10月23日晚間,國產基因測序設備領域龍頭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智造”,688114.SH)發佈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公司第三季度營收為7.55億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加14.4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599.83萬元。
今年前三季度,華大智造營收為18.69億元,同比減少0.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0億元,同比減虧74.20%。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為-2.89億元。公司前三季度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總額為8376.80萬元。
對前三季度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負數,同比減虧74.20%,華大智造在報告中提及三點主要原因:公司持續推動降本增效,費用相比同期明顯下降;美元、歐元的匯率波動,導致持有外幣貨幣性專案產生匯兌收益同比增加;上半年對以前年度涉及的不確定性的稅務爭議風險相應的稅務撥備進行沖回處理,導致所得稅費用同比減少。
值得關注的是,三季報顯示華大智造在進一步縮減研發開支。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為4.47億元,同比減少24.25%;研發投入占總營收的23.94%,同比減少7.66個百分點。
華大智造解釋稱,公司持續推動降本增效,精簡資源配置、聚焦核心專案,強化人員和物料管理,導致研發投入的減少。
實際上,對包括華大智造在內的國產測序儀相關企業來說,今年整體的市場競爭環境發生了巨變。在被中國商務部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一個月之後,全球測序儀的龍頭企業因美納公司(Illumina,Inc.)在今年的3月4日迎來“最終裁決”,“禁止其向中國出口基因測序儀”。華大智造股價在這一個月內累計暴漲近140%。
不過,國產替代短期內尚未立竿見影地反映到業績上。華大智造在此前的半年報中即披露,2025年上半年,公司國內區域測序儀新增銷售超600臺,同比增加82.47%;但全讀長測序業務板塊(SEQ ALL)相關收入實現5.93億元,同比下降13.56%。
就上述裝機量提升收入反而下降的現象,華大智造執行副總裁劉健在今年9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商務部的“不可靠實體清單”政策對國產替代而言是一次機會,“因為存量市場就那麼大,大家希望盡可能拿到更多的裝機機會,而搶佔市場的時間窗口也不確定,所以一定程度來說會盡可能地多覆蓋市場。”
劉健同時稱,華大製造今年也有一定的策略性讓利的行為,“下游經營普遍也有困難,只有等整個下游盤活了,大家都能夠生存得好,大家都能拿到更多的樣本,反過來我們才能得到更大的應用。”
對整個行業生態,華大智造在此前的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也有提及。有投資提問,商務部發佈“不可靠實體清單”後,國內基因測序上游公司似乎加劇內卷,華大智造對此表示,當前國內基因測序行業競爭態勢有所加劇,為搶佔市場份額與樣本資源,部分中小廠商採取超低價競爭策略,不僅給行業試劑銷售帶來短期不確定性,也對整體生態健康度構成挑戰。
不過,華大智造也表示,即便在這一背景下,依託國產替代的趨勢,公司仍實現了顯著的業務增長,持續鞏固領先地位,並同時強調“公司並未單純依賴國產替代紅利”。
截至10月23日收盤,華大智造股價報67.85元,下跌1.37%。今年以來,公司股價累計上漲超45%。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