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0 日消息,OpenAI 創始人、“氛圍編程”引領者 Andrej Karpathy 認為,即便 AI 發展日新月異,耐心仍是一種值得堅持的品質。
據《商業內幕》今日報導,Karpathy 最新的觀點指出,AI 智能體距離真正達到“功能完善”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的智能體根本不好用。它們的智能不夠高,也不夠多模態,沒法真正操作電腦,更談不上持續學習。你告訴它們的東西,它們記不住,認知能力還遠遠不夠,就是不好用。”
他估計,解決所有這些問題大約需要十年時間。投資者紛紛稱 2025 年將是“智能體之年”。廣義上講,智能體是一種能自主完成任務的虛擬助手,可以拆解問題、規劃方案,並在不需要用戶指令的情況下自行執行。
Karpathy 進一步表示:“我對行業的批評在於,大家造工具的速度遠遠超過了 AI 本身的能力。”他指出,如今的 AI 行業仿佛已經身處未來:全自動化的系統並行協作完成所有代碼編寫,而人類被排除在外。“我並不希望那樣的未來到來。”
在他理想的 AI 世界裏,人類可以與 AI 共同編程、協作完成任務。“我希望 AI 能自動調出 API 文檔,向我展示它是否正確調用了介面;希望它別亂猜,在拿不准的時候能主動詢問或協作;我希望在合作中學習、成長為更好的程式員,而不是被動地接收一堆所謂可運行的代碼。”
他指出,若一味追求能完全取代人類的智能體,結果只會讓人類失去價值,而 AI 生成的低質量內容(“AI slop”)則會充斥網路。
記者從報導中獲悉,Karpathy 仍強調自己並非 AI 悲觀主義者。“相比三藩市 AI 圈的樂觀氛圍,我的時間預期要悲觀 5 到 10 倍,但和那些完全否定 AI 的人相比,我仍算相當樂觀。”
來源:中國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