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知名跨國藥企賽諾菲宣佈,其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的胰島素原料藥專案正式啟動。該生產基地於2024年12月首次公佈,總投資額達到10億歐元,不僅是國內首個由跨國企業設立的胰島素原料藥生產基地,還創造了“十四五”以來北京市醫藥工業領域體量最大的投資。
2024年12月,賽諾菲就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投資約10億歐元設立全新生產製造基地。據賽諾菲介紹,新基地將由多座生產及配套建築組成,總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預計於2032年全面建成並投入生產。基地將全面採用符合國際頂尖標準的生產工藝和品質體系,全面融入數位化與自動化技術,並運用人工智慧(AI)以優化生產效率與品質控制。
公開數據顯示,全球約有8.28億名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中國超過1.4億名成人患者。在中國,糖尿病患病率從2013年的10.9%升至2018–2019年的12.4%。糖尿病的治療手段呈現多樣化趨勢,包括當前全球大火的GLP-1藥物,而胰島素則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石療法,患者需求龐大。胰島素原料藥的生產高度專業化,需要在嚴格品質標準下完成先進的生物合成與純化工藝。本地化生產不僅將強化供應鏈韌性、加快回應患者需求,還將創造高質量就業崗位,為中國帶來更廣泛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賽諾菲是改革開放後首批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之一,於1982年便在中國建立了辦公室,目前擁有從研發、生產製造到商業運營的端到端價值鏈,包括3家生產基地和4大研發基地,業務覆蓋制藥和疫苗。對於這次投資,賽諾菲執行副總裁兼製造與供應事業部負責人歐秉德(Brendan O’Callaghan)表示:“這項里程碑式的投資再次凸顯了中國作為賽諾菲關鍵戰略市場的基石地位,也體現了我們對中國經濟及醫療體系長期前景的信心。”
今年2月,《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發佈,其中提到,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參與生物製品分段生產試點,加快省級試點方案、品質監管方案審核,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優化資源配置,及時協調解決試點過程中企業遇到的困難問題。研究完善醫藥領域開放政策,便利創新藥加快上市。
政策端的利好正在帶動越來越多的跨國藥企投資中國。今年5月8日,羅氏制藥在上海啟動全新生物制藥生產基地投資專案。全新生物制藥生產基地預計投資20.4億元,將用於眼底病創新藥物法瑞西單抗的本地化生產,預計2029年落成,2031年投產。同樣是在5月,阿斯利康無錫小分子藥物新工廠開工,總投資4.75億美元。新工廠將主要生產阿斯利康在研管線中的心血管創新藥,預計於2028年第四季度投產。
除了實體投資,更多跨國藥企還在通過購買中國創新藥資產,同樣表達了對中國的信心。
10月16日,深圳普瑞金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普瑞金,874090)公告稱,已與吉利德旗下Kite Pharma就體內原位編輯療法領域達成合作,並簽署了授權與合作協議,合作的區域為全球。根據協議,普瑞金有權並已獲得總計1.2億美元的首付款,潛在最高總金額達到16.4億美元。
10月17日,翰森制藥集團有限公司 (翰森制藥,3692.HK)公告稱,已與羅氏就HS-20110簽署許可協議,翰森制藥授予羅氏在全球範圍內(不含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和臺灣)推進HS-20110開發及商業化的獨家權益。根據協議,翰森制藥將獲得8000萬美元首付款,並有資格根據該產品開發、註冊審批和商業化進展收取里程碑付款,以及未來潛在產品銷售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此次交易潛在最高總金額達到15.3億美元。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