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從中核集團獲悉,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組式小型堆玲龍一號一回路冷態功能試驗圓滿成功。此次冷試成功為該工程後續的熱試、反應堆裝料及商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彰顯了我國在新型核能系統設計、高端裝備製造及複雜工程協同管理上的綜合實力,對鞏固我國在小堆國際競爭中的先發優勢具有重要意義。按照既定計畫,玲龍一號示範工程將於2026年建成投產。
作為一種安全、經濟的核電新堆型,模組化小型反應堆具有高度的安全性、良好的經濟性、功率規模的靈活性和特殊廠址的適應性。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定義,小型堆是指電功率30萬千瓦以下的反應堆。相較於更為外界所熟悉的華龍一號,玲龍一號相當於前者的“小兄弟”,發電功率12.5萬千瓦,建成後年發電量可達10億千瓦時。
玲龍一號是全球首個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安全審查的陸基商用模組化小堆,其建設經驗將為國際社會提供小堆工程範本。中核集團於2010年正式啟動玲龍一號專項科研工作,2016年4月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通用安全審查。2021年7月13日,玲龍一號示範工程在海南核電基地開工建設。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今年4月到訪玲龍一號工程現場時表示,中國通過大規模建設核電站及推廣小型模組堆技術,為發展中國家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能源解決方案;中國的核電發展為世界提供了典範,玲龍一號示範工程為全球小堆發展樹立了標杆。
冷態功能試驗是核電廠大型綜合專項調試試驗,主要目的是驗證一回路系統和設備及其輔助管道在高壓下的各項性能,並在各個壓力平臺下進行主系統和輔助系統的相關試驗,是對整個反應堆性能的第一次全面“體檢”。玲龍一號全球首堆冷試成功,意味著機組一回路壓力邊界完整、密封良好,檢驗了相關設備管線的安裝品質,確保後續安全穩定運行。
業內人士向澎湃新聞介紹,與華龍一號的分散佈置相比,玲龍一號最突出的特徵是一體化設計、模組化建造等,建成後不僅可以用來核能發電,還可用於區域供熱、海水淡化、工業供熱等。
據澎湃新聞瞭解,玲龍一號示範工程是商業性示範工程,用以驗證設計、製造、建造和運行技術,積累小型核電站的寶貴經驗,在未來能源市場上作為其他能源以及大型核電站的有力補充,逐步開闢小型反應堆的商用市場。小型堆在新一輪核能技術變革和國際產業競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統計,全球範圍內正在開發的小型堆技術有超過80種,美、俄、英、日、韓等核電大國均將小型堆技術列入國家戰略。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