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Balazs Koranyi 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週二在更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儘管受到美國關稅拖累,歐元區經濟增長仍將保持穩定,但這將以政府支出增加和債務上升為代價。
今年以來,這個20國貨幣聯盟對貿易緊張局勢表現出令人驚訝的韌性。鑒於美國仍是其最大出口市場,且實際關稅稅率已從2.3%升至13%,政策制定者正爭論這種韌性能否持續,還是衝擊終將到來。
IMF稱,歐元區今年經濟增長率現預計為1.2%,高於7月預測的1%;2026年增長率則從1.2%下調至1.1%。
這些數據較一年前預測呈現累計下調態勢,不確定性持續發酵,即便當前相對良好的表現也需付出高昂財政代價。
IMF指出:“多重領域的不確定性加劇與關稅攀升是主要驅動因素。2026年德國因實際工資增長和財政寬鬆政策推動的私人消費復蘇,僅能部分抵消負面影響。”
IMF指出,財政平衡惡化主要源於德國大力推進國防與基礎設施支出,將使歐元區債務占GDP比率從2024年的87%攀升至2030年的92%。
在經濟增長相對穩定於潛在水準、債務持續攀升的背景下,通脹率預計也將維持在歐洲央行2%目標附近,因此IMF預測存款利率將在2029年前保持2%的穩定水準。
IMF同時指出,出口商總體尚未消化美國關稅影響,德國汽車對非歐盟國家的出口價格迄今保持相對穩定,這對歐洲龐大的工業部門而言是個積極信號。
然而隨著諸多暫時緩解因素逐漸消退,保護主義措施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料將加劇。
IMF表示:“越來越多跡象表明保護主義措施的負面效應開始顯現。隨著全球經濟陷入更碎片化的格局,前景風險正在增加。”
該機構指出,諸如貿易轉移和路線調整等看似能維持經濟韌性的策略代價高昂,而政策轉向帶來的拖累效應已在近期數據中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