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Xiuhao Chen and Joe Cash 報導 據新華社報導,一艘中國集裝箱船完成開創性北極航行抵達英國港口,將運往歐洲的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的運輸時間縮短了一半。
“伊斯坦布爾大橋”號首航原計畫耗時18天,因挪威近海風暴延誤兩天,但仍比經蘇伊士運河或好望角航線的40至50天運輸週期提前抵達歐洲。
這條全新的北方海路全程穿越北極水域,位於俄羅斯專屬經濟區內,因全球變暖影響現已具備船舶通航條件。
在與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美國陷入代價高昂的貿易戰之際,中國正積極探索與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歐盟建立更快捷的海運通道。此舉反映出北京方面亟需拓展出口市場,以支撐高度依賴海外製造業產品銷售的經濟增長。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9月對歐出口同比增長14%,同期對美出口則下降27%。
過去四十年間,北極地區變暖速度約為全球平均水準的四倍,導致海冰急劇減少,為商業航運創造了季節性窗口期。
但北極航道的天氣和航行條件難以預測。
新華社報導稱,滿載約4000個集裝箱的“伊斯坦布爾大橋”號週一從中國舟山港啟航,抵達英國最大集裝箱港口費利克斯托港後,計畫繼續停靠德國、波蘭和荷蘭。
該船由中資集裝箱航運公司“海傳奇”運營。
近年來,隨著中國尋求替代航線以減少對東南亞麻六甲海峽的依賴,北京已深化與俄羅斯在北極海域的海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