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Colleen Goko 報導 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週五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發展中國家目前為償還欠中國的債務所支付的費用超過了它們所獲得的新貸款,這種轉變有可能加深經濟壓力並減緩氣候投資。
這項題為 “重振中國在全球南方的發展融資 “的研究顯示,淨債務轉移–計算方法是新貸款支付減去本金和利息償還–在2022年和2023年轉為負值,發展中國家每年償還的債務比借款多39億美元。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雙邊債權國,歷來在為全球南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專案提供資金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在 2008 年至 2024 年期間,中國通過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承諾提供超過 4720 億美元的資金。
研究報告的作者麗貝卡-雷(Rebecca Ray)、凱文-加拉格爾(Kevin Gallagher)、翟政(Zheng Zhai)、瑪麗娜-紮克-馬克斯(Marina Zucker-Marques)和梁豔(Yan Liang)在研究報告中寫道,這些基金支持了 900 多個專案,涉及交通、能源、資訊技術和水利基礎設施,價值 3160 億美元,”極大地促進了全球南部的公共資產建設、經濟增長和減貧”。
中國政府重振海外發展融資,可以避免破壞貧困國家的經濟增長和氣候投資。
“作者說:”全球南部各國迫切需要逐步增加融資,以投資於低碳、具有社會包容性和復原力的經濟增長。
該檔提出了對中國和全球南方國家互惠互利的五個步驟:對不良貸款進行再融資、發行人民幣債券、擴大綠色貸款、支持對外合作投資和促進南南貿易。
“他們說:”在全球南部重啟促進增長的發展融資將有助於刺激對中國出口的需求。
其中一些情況已經發生。6 月,中國表示在取消對與其有外交關係的非洲國家的所有關稅方面正在取得進展。
非洲進出口銀行於 4 月首次發行了以人民幣計價的熊貓債券。在南非,中非發展基金正準備投標非洲工業化程度最高的經濟體的獨立能源轉型專案。
而在肯雅,財政部長約翰·姆巴迪本周表示,三筆中國鐵路建設貸款已從美元兌換成人民幣,以節省利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