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A股第三家核電運營商重組上市突遇“插曲”。電投產融(000958.SZ)近日公告,公司擬通過資產置換和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國電投核能有限公司100%股權,同時置出國電投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公司9月30日收到深交所通知,因本次交易申請檔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及評估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深交所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審核規則》的相關規定對公司本次交易中止審核。
此次審核中止顯得有點突然。就在9月25日,電投產融還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應稱,正在結合深交所的進一步審核意見,對《審核問詢函》回復檔進行完善和補充,正在持續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在IPO審核過程中,時常會出現“中止審查”的現象,投資者往往容易對此產生疑慮,擔心企業的上市計畫是否遭遇阻礙。實際上,此“中止”非彼“終止”,它只是暫時停止審核,並不影響上市進程。
電投產融在公告中強調,中止審核對公司本次交易不構成實質性影響。公司將繼續推進本次交易事項,全力協調各仲介機構落實加期審計和評估等相關工作,儘快完成後及時向深交所提交更新後的相關材料並申請恢復審核。根據相關程式,電投產融的上述重組還需獲得深交所審核通過、中國證監會同意註冊,取得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其他必要批准或核准等環節。
置出金融資產、置入核電資產,該交易完成後,電投產融將成為五大發電央企之一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電投集團)的核電運營資產整合平臺。這將是繼中國核電(601985.SH)、中國廣核(003816.SZ/01816.HK)之後,第三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國內核電運營商。手持核電牌照、也即核電專案業主開發資質的三大核電央企將在A股會師。
屆時,國電投集團核能發電及核能綜合利用專案的開發、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專業化管理平臺電投核能將成為電投產融的控股子公司。截至2025年7月,電投核能控股在運核電機組2臺、合營在運核電機組6臺,在運核電機組權益裝機規模743萬千瓦。
技術儲備方面,電投核能目前掌握AP1000與CAP1000等先進核電技術。AP1000是由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在AP600的基礎上開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CAP1000是中國在引進美國西屋公司AP1000技術及依託專案建設的過程中,全面消化吸收AP1000的設計、製造、建造技術,並通過再創新而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非能動壓水堆核電技術。電投核能控股的山東海陽核電專案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其中1號、2號機組採用AP1000核電技術路線,3號、4號、5號、6號機組採用自主設計、國產化的CAP1000核電技術。
核電建設週期長,所需的巨額資金是核電巨頭積極對接資本市場的根本動因。
通常情況下,核電專案需要10年甚至15年才能全面建成和投產,前期投入巨大,其中20%資金是股東資本金,80%依靠債權融資。上市是解決核電企業資金缺口的最佳方式,尤其在核電加速發展階段,上市將顯著增加核電企業的資金流動性和充裕度。
澎湃新聞注意到,2022年以來,國電投旗下多個CAP系列三代核電機組獲准開工,未來數年將迎來建設高峰期。
實際上,早在2015年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重組成立國電投集團之時,核電資產上市已有醞釀。2015年12月澎湃新聞曾獨家報導,時任國電投集團董事長王炳華在內部會議上透露,2016年將啟動國電投核電資產板塊,即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整體上市,謀求赴港借殼上市。2015年底,國電投旗下中國電力新能源(00735.HK)發佈公告,與國電投簽訂了關於獲注國家核電資產的諒解備忘錄。
但後續推進並不順利。這與彼時國內核電建設遇冷直接相關:繼2015年核准8臺新建核電機組後,2016年中國未核准新的核電專案,2017年唯一開工的專案,是性質相對特殊的中國示範快堆工程。2018年,國內新建核電專案再度出現“零核准”。2019年,山東榮成等三個核電專案獲得核准,此後核電審批再度進入長達一年多的沉寂期。
近年來,國內核電核准節奏重回正軌。2022年、2023年,均有10臺核電新機組在年內獲得核准,2024年11臺新機組獲批,今年4月,又有10臺新機組獲批。
核電產業進入新一輪高速發展期,大大助推了國電投重新向資本市場發起衝刺。澎湃新聞注意到,除核電之外,國電投正加速整合旗下資產:遠達環保(600292.SH)已成為其境內水電資產整合平臺,風光新能源資產保留在中國電力(02380.HK)。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