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浙江恒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道科技,874202.NQ)回復北京證券交易所7月發佈的關於該公司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北交所上市的申請檔的審核問詢函。
恒道科技成立於2010年10月27日,主要從事注塑模具熱流道系統及相關部件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熱流道系統是熱流道注塑模具中核心加熱組件系統,廣泛應用於汽車車燈、汽車內外飾、3C消費電子等領域。該公司主要客戶包括比亞迪(002594.SZ)、安瑞光電【三安光電(600703.SH)之全資子公司】、嘉利股份(874616.NQ)、星宇股份(601799.SH)、海泰科(301022.SZ)、格力電器(000651.SZ)等企業,產品下游應用到比亞迪、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理想、蔚來、奇瑞等知名汽車品牌車型內。
業績增長依賴與比亞迪的合作
2022年,比亞迪是恒道科技前五名客戶中的第三位,銷售金額僅332.59萬元;2023年、2024年,比亞迪已位列該公司第一大客戶,銷售金額飛速增長至1108.78萬元、2113.4萬元,截至2025年6月,銷售金額1260.99萬元。
恒道科技在答復北交所問詢時補充道,報告期各期,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4256.81萬元、16839.04萬元、23446.54萬元和14699.31萬元,公司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為3870.27萬元、4867.76萬元、6887.18萬元和4030.72萬元。與比亞迪的交易金額分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33%、6.58%、9.01%和8.58%,總體呈現上升趨勢。
該公司經營業績受宏觀經濟、行業政策、下游市場需求、市場競爭狀況等外部因素影響,同時亦與公司的研發創新、市場開拓等內部因素密切相關。未來若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主要客戶進行壓價或要求降價,將會對公司產品銷售單價造成不利影響;此外,未來若下游市場需求發生波動,公司與比亞迪等主要客戶合作未能穩定持續,進而被其他供應商替代,將會對公司產品銷量造成不利影響。公司產品銷售單價和銷量的下降將導致公司面臨經營業績下滑的風險。
恒道科技表示,熱流道技術擁有諸多優勢,但也存在模具造價成本高、模具結構複雜需嚴格控制溫度、需專業人士維護等缺點,這也使得部分企業在選用時較為謹慎,因此在注塑模具全行業領域的覆蓋程度仍處於較低的階段,汽車、3C消費電子、家電、醫療等高端領域的應用覆蓋程度相對較多。隨著國內汽車行業產銷量穩步增長,近年來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大增速的增長,比亞迪和奇瑞汽車等行業內主要主機廠均擴大了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會增加客戶對注塑模具的需求,從而增加對熱流道系統的需求。
國內市場份額約占2.96%
公告顯示,在全球熱流道市場各應用領域中,以汽車、3C消費電子為主,占比分別為41.80%和20.52%,國內熱流道系統的各領域市場份額與全球熱流道市場分佈基本一致,主要以汽車和3C消費電子為主,占比分別為34.49%和24.65%,其次為家電和包裝領域。目前國內熱流道市場中柳道、聖萬提等外資品牌市場份額占比高達70%-80%,其應用領域覆蓋面較廣,涉及汽車、家電、3C消費電子等。2024年度,恒道科技在國內佔有的市場份額約為2.96%,遠低於外資品牌,與主要競爭對手在應用領域以及公司各期前五大客戶均存在諸多重疊,雖然各自側重點有所區別,但總體已形成相互競爭的格局。
根據6月13日發佈的招股書,恒道科技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51歲的自然人王洪潮,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 ,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職稱其直接持有公司69.20%股權,其控制的紹興市厚富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紹興市厚物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分別持有公司5.40%、3.90%的股權,王洪潮通過直接、間接持股合計控制公司78.50%股權對應的表決權。紹興厚富和紹興厚物均為公司股東、員工持股平臺。
2022年至2024年,該公司應收款項融資帳面價值分別為1459.49萬元、2946.72萬元和4284.86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9.71%、12.94%和14.02%。公司應收款項融資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和應收賬款債權憑證,其中應收賬款債權憑證主要包括迪鏈和雲信等。報告期內,公司應收款項融資增長較快主要系:隨著公司營業收入增長,銀行承兌匯票和應收賬款債款憑證回款相應增加;公司報告期內與比亞迪及比亞迪產業鏈客戶逐步加深合作,比亞迪產業鏈內通常使用迪鏈作為付款方式,迪鏈憑證兌付週期一般為6個月,從而導致2023年末、2024年末應收賬款債權憑證增加。從應收賬款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餘額前五名看,比亞迪在2023年、2024年分列第一和第四,應收賬款分別為624.3萬元、502.87萬元。
招股書顯示,恒道科技此次擬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不超過1308.00萬股(未考慮超額配售選擇權)人民幣普通A股或不超過1504.20萬股(全額行使本次股票發行超額配售選擇權)人民幣普通A股,本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的淨額將主要投資於年產3萬套熱流道生產線專案,投資總額約3.31億元;4205萬元用於研發中心建設專案;補充流動資金3000萬元,合計約4億元。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