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29日,據記者報導,高調進軍日本市場兩年多後,比亞迪仍難以獲得當地消費者的青睞。現在,比亞迪開始採取大幅降價策略來提振銷量。
儘管比亞迪已在日本開設了第45家銷售網點、推出了第四款電動車型,並計畫在2026年底推出一款電動輕型車,但該公司在2023年1月到今年6月的銷量僅為5300輛。
在這些舉措對刺激需求收效甚微後,比亞迪轉而採取降價策略來提振銷量。該公司現在提供最高100萬日元(約合4.77萬元人民幣)的優惠幅度,疊加政府補貼後實際售價降幅可達50%。比亞迪Atto 3車型零售價已降至略低於420萬日元(約合20萬元人民幣)。
降價措施使得比亞迪在日本市場有些特立獨行,因為日本汽車製造商很少降價。彭博行業研究資深汽車分析師吉田龍夫(Tatsuo Yoshida)指出,儘管優惠策略幫助比亞迪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電動汽車品牌,但在日本市場可能適得其反。此舉既可能讓早期買家因支付更高價格而產生受騙感,同時也會影響二手車的保值率。
這些挑戰凸顯了外國汽車製造商在日本面臨的困難。當地消費者偏愛豐田等傳統品牌,並且大多不選擇純電動車,而更傾向於油電混合車型。日本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極度忠誠已讓許多知名國際車企折戟沉沙。通用汽車因銷量慘澹將其土星品牌退出日本,而現代汽車在2009年敗走麥城後,如今正試圖重整旗鼓再次進軍日本市場。
對比亞迪而言,日本市場反應平平與其在歐洲的銷量激增形成鮮明對比。該汽車製造商正尋求通過海外擴張來應對中國本土汽車市場的挑戰。不過,從長期來看,堅持在日本市場佈局的機會要大於短期阻力。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顯示,今年日本純電動車在新車銷售中僅占3.4%,但預計未來幾年這一市場將迎來增長。
“攻克日本市場並非目的,留下印記才是關鍵。贏得全球最挑剔消費者哪怕一絲認可,對比亞迪也意義重大。他們真正想要的是在日本積累商業履歷,證明自己曾服務過全球最挑剔、對品質最苛求的客戶群,即便這在經濟上並不划算。”吉田龍夫表示。
不過,比亞迪要想從日本本土汽車製造商手中奪回市場份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亞迪今年6月全系銷量為512輛,而日產汽車的Sakura是日本最受歡迎的電動車,銷量為1137輛。吉田龍夫表示,比亞迪的這一銷量很可能不足以覆蓋員工工資並維持展廳運營。
其他備受本土消費者喜愛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也在進入該領域。本田本月推出了首款緊湊型乘用電動車,而豐田和鈴木已宣佈計畫今年聯合推出一款輕型電動車。
吉田龍夫表示:“賣車的核心在於建立品牌忠誠度,培養終身客戶。比亞迪是否真的能在日本做到這一點,令人高度懷疑。”
來源:中國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