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9月24日刊發記者吳蔚采寫的文章《科技金融政策成效初顯 科技部將適時推出“創新積分制2.0”》。文章稱,組織開展科技金融政策“揭榜掛帥”、儘快推出“創新積分制2.0”、推動更多政策舉措落實落地……近日,科技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詳解了科技金融政策落實成效,並透露了下一步在科技金融領域的施策方向。
今年5月,科技部會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力支撐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以下簡稱《政策舉措》)。在5月22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科技部副部長邱勇表示,科技部下一步將以更大力度推行“創新積分制”,適時推出升級版2.0,引發廣泛關注。
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精准畫像,既是“創新積分制”的最大亮點,也是《政策舉措》提出的未來發力方向。據介紹,科技部已通過“創新積分制”篩選7萬餘家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推薦給21家全國性銀行,簽訂貸款合同超2900億元,擔保規模超400億元。
“‘創新積分制2.0’將儘快推出。”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既是金融的事,也是科技的事。科技部門是需求方,重在提出需求、把握方向;金融部門是供給方,重在通過政策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源支持科技創新。”
據透露,《政策舉措》出臺前後,科技部協同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關於扎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等十餘項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形成了“組合拳”,為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打開了政策空間。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加強科金協同、央地聯動,今年以來科技金融已經展現出積極局面,在支持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銀行信貸方面,國家開發銀行設立3000億元“重大科技創新任務專項貸款”,中國銀行推出萬億人工智慧產業鏈金融支持方案,郵儲銀行加強對生物製造領域的金融支持,科技企業並購貸款試點全面落地。2025年二季度末,獲得貸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達27.4萬家,獲貸率達50%,比去年同期高3.2個百分點,貸款餘額為3.46萬億元,同比增長22.9%,增速比各項貸款高16.1個百分點。
創業投資持續擴容。國家發展改革委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基金簽約意向金額突破3800億元,中國銀行設立500億元科技創新協同母基金,建設銀行設立100億元“創業投資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為創業投資“引流疏堵”。
資本市場服務能力升級。目前,已建立健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領軍企業上市融資、並購重組、債券發行“綠色通道”機制;深化與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的合作,加強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和輔導。科創板設立6年來,589家企業融資1.1萬億元,累計研發投入超過7000億元,107家企業連續3年研發投入強度超20%;證監會推出進一步深化科創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設置科創成長層,試點引入專業投資者和IPO預先審閱機制等,“杭州六小龍”之一的宇樹科技已啟動上市輔導。債券市場“科技板”今年5月推出,截至6月底已有288家主體發行債券約6000億元。
此外,科技保險創新加速,科技金融央地聯動持續深化,開放合作穩步推進。“人民銀行會同科技部指導北京中關村、山東濟南、‘長三角’五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示範區,推動北京、上海、天津等13個重點區域開展科技金融試點示範;會同金融監管總局推動上海臨港、浙江寧波、武漢東湖科技保險示範區高質量發展。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成渝地區、武漢、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科技金融創新實踐亮點紛呈,引領作用日益凸顯。”科技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同時,科技部相關負責人也坦言,目前引導金融資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制度體系尚不完善,在容錯免責機制方面仍存在束縛。下一步,科技部將會同人民銀行等部門繼續落實好《政策舉措》檔精神,組織開展科技金融政策“揭榜掛帥”,推動更多政策舉措落實落地,為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