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高亮平 姚凱文 報導 中國製造業活動在12月連續第三個月萎縮,且降幅超出預期,給中國經濟復蘇前景蒙上陰影,增加了在新的一年採取新的刺激措施的必要性。
近幾個月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撐疫情後疲軟的復蘇,但嚴重的房地產市場低迷、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和全球需求疲軟阻礙了復蘇。但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仍在努力獲得動力。
周日公佈的官方製造業PMI指數從上個月的49.4降至12月的49.0,低於50這一區分增長和收縮的臨界值,也低於路透社調查預測的49.5的中值。
華寶信託經濟學家聶文表示:“我們必須加大政策支持,否則增長放緩的趨勢將繼續。”聶文預計央行將在未來幾周內降息和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他說:“價格下跌極大地影響了公司的利潤,並進一步影響了人們的就業和收入。我們可能會看到一個惡性循環。”
中國央行週四表示,在通貨緊縮壓力加劇的跡象下,將加大政策調整力度,以支持經濟並促進價格反彈。
本月早些時候,中國高層領導人在一次規劃2024年經濟路線的重要會議上承諾,將採取更多措施支持明年的復蘇。
12月22日,中國五大國有銀行下調部分存款利率,這是今年第三輪降息,這可能有助於央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
分析師表示,政府在10月公佈了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1408.9億美元)主權債券以資助投資專案的計畫,可能會更加關注財政措施,以支持明年的經濟增長。
需求疲軟
受國內需求疲軟的影響,11月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創下三年來最大跌幅,而工廠通貨緊縮加劇。
統計局表示:“當前的外部環境日益複雜、嚴峻和不確定。”
“調查中一些公司報告說,海外訂單減少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是公司面臨的主要困難。”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PMI調查,新訂單分類指數為48.7,連續第三個月收縮。
外部需求疲軟仍是工廠活動的主要拖累因素,12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5.8,連續第九個月收縮。
出廠價格分類指數為47.7,連續第三個月收縮,增加了通貨緊縮的跡象和企業利潤的壓力。
官方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包括服務業和建築業,在龐大服務業的復蘇支撐下,從11月的50.2升至50.4。
中國的經濟增長有望達到今年官方目標的大約5%,預計明年北京將保持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