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Joice Alves 和 Sara Rossi 報導 由於投資者愈發擔憂各國政府在降低令人不安的高債務水準方面做得不夠,一些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正處於債券市場風暴的中心。
蘇黎世保險集團首席市場策略師蓋伊·米勒表示:“政府債務水準實在太高了,而且在解決這一問題上做得還遠遠不夠。”
債務危機或許並非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但警鐘已經敲響。
以下是投資者關注名單上的企業。
1/ 法國
法國已躍居令人擔憂的榜首。
本周,反對黨因中右翼總理弗朗索瓦·貝魯不受歡迎的預算緊縮計畫將其趕下臺。政治上的不確定性意味著,要控制超過國內生產總值 100% 的債務以及幾乎兩倍於歐盟上限的預算赤字將會十分困難。
法國審計法院警告稱,如果經濟增長放緩或削減赤字的力度放鬆,到 2029 年,債務支付額可能會從 2022 年的 590 億歐元增加到 1000 億歐元(約合 1170 億美元)。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外匯策略師卡羅爾·孔表示:“或許只有債券市場出現動盪,才能促使各方聯合起來通過預算案。”
30 年期債券收益率已升至 2009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長期借貸成本高於西班牙,幾乎與義大利持平,主權信用評級下調的風險也有所增加。
2/ 英國
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對其核心顧問團隊進行了改組,且年度預算將於 11 月公佈,這使得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到了英國掌控財政的能力上。
本月長期借款成本飆升至 1998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英鎊則大幅下跌。
經濟學家表示,財政大臣雷切爾·裏夫斯(Rachel Reeves)將不得不至少增稅 200 億英鎊(約合 270 億美元),以彌補因經濟增長疲弱、借貸成本高企以及削減開支計畫的反復無常而造成的財政收入缺口。
英國在七國集團(G7)發達經濟體中借貸成本和通脹率最高,成為市場焦慮情緒的焦點。
對於北歐聯合銀行首席分析師揚·馮·格裏希而言,英國的情況比美國或法國要稍微令人放心一些。
他說:“在英國,更容易找到推動變革的政治意願。”
3/ 美國
全球最大經濟體並未逃脫市場的關注。
其債務規模已接近 37 萬億美元。據無黨派的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於 7 月 4 日簽署成為法律的減稅和支出法案在未來十年可能會再增加 3.3 萬億美元。
誠然,全球最深、流動性最強的資本市場起到了緩衝作用,但債務的增加意味著投資者要求持有美國國債獲得更高的補償。
近期拍賣會上需求疲軟的跡象令人擔憂。
4/ 日本
日本龐大的債務規模是全球最高的之一,這已不是什麼秘密。
發生變化的是,隨著通脹回歸,利率上升的前景推高了借貸成本,這使得日本央行縮減債券購買規模之際,高額債務問題愈發凸顯。
近期拍賣會上的需求疲軟,加劇了市場的困境。
繼首相石破茂辭職後,政治上的不確定性也促使 30 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歷史新高,因為人們猜測其繼任者將加大支出。
5/ 德國
德國目前無需為債務可持續性擔憂。該國在七國集團中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最低,因而能夠增加支出以促進經濟增長。
然而,市場對此予以關注,因為大規模的刺激措施意味著德國通過債券銷售借入的資金增多。其 30 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升至 2011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在 2025 年預算中剛剛確認的高額基礎設施和國防投資使支出計畫達到 5910 億歐元,其中包括基礎設施基金的投資以及 1000 億歐元的國防專項基金。
荷蘭合作銀行高級利率策略師林恩·格雷厄姆 – 泰勒表示:“這幾乎就是供應增加的一個合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