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Joe Cash 報導 英國新任商業部長彼得·凱爾在訪問北京進行自2018年以來的首次貿易談判時表示,中國的經濟實力使其“不可忽視”,但更好的商業關係取決於解決長期以來關於新使館的爭端。
凱爾在上周被任命後的首次訪問中,將重啟中英聯合經濟貿易委員會(JETCO)下的貿易談判。
英國新任商業和貿易大臣尋求在五年內消除價值10億英鎊(13.5億美元)的貿易壁壘,特別是在農業、汽車和專業服務領域。
但外交官和分析人士表示,英國住房部門下個月就北京計畫在倫敦建造歐洲最大使館的決定可能會危及這些雄心。
政治家和英國盟友警告稱,中國可能會利用該站點進行間諜活動。
“中國,由於其新興的經濟地位,不僅不可忽視,而且與之接觸也是可取的,”凱爾告訴記者。
他是在回應一個關於英國是否應該效仿歐盟,尋求從19萬億美元的經濟中“去風險”並專注於國內工業戰略的詢問。
“中國提供了如此多的機會,同時也帶來了如此多的不確定性,但這不應阻止我們,”他補充道。”這實際上應該吸引我們並激勵我們。”
英國工黨政府於去年7月接替了保守黨14年的執政,尋求與歐盟以外市場建立更緊密的經濟聯繫。
這一戰略的核心是吸引來自中國的新增就業投資,尤其是在北方工業中心地帶。
凱爾表示,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渴望訪問中國,但不願透露具體時間。消息人士稱,斯塔默可能會在2026年初進行此次訪問。
中英關係並非一帆風順
但圍繞中國在倫敦塔附近一座有兩百年歷史的建築舊址上建造“巨型”大使館,以及英國在北京新建大使館的爭議,正在損害雙方的善意。
英國議員、白宮和荷蘭議會警告稱,鑒於該地點靠近英國央行和金絲雀碼頭商業區,這可能使北京能夠對敏感基礎設施進行監視。
凱爾表示,當被問及爭議時,中方理解他們申請建造新大使館是獨立於政府的。外交消息人士稱,北京方面也一直在拖延英國升級其大使館的申請。
“如果中國希望與英國建立一種適合2020年代的關係,並且適合今天的中國,而不是50年前或100年前的中國,那麼它希望與之貿易、做生意、談判的對方也必須擁有適合那個時代的設施,”凱爾補充道。
北京的建築計畫已經停滯了三年,並且在八月份再次被推遲,原因是它拒絕完全解釋其圖紙中幾處被塗黑的部分。
英國統計局表示,中國是英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和第五大出口市場,去年從英國進口了價值420億英鎊的商品,相當於英國總出口的5.1%。
英中貿易協會中國區總裁湯姆·辛普森表示,英國企業在與關稅和市場准入相關的許多領域,包括威士卡、汽車和農業,都抱有希望。
“(雙方的關係)並非一帆風順,但雙方顯然都致力於保持對話的建設性,並在廣泛的領域恢復接觸。”
($1=0.7392 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