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Ateev Bhandari 報導 先買後付貸款機構 Klarna 週二表示,其在美國首次公開募股中籌集了 13.7 億美元,為可能引領高增長金融科技公司上市潮流的市場首秀奠定了基礎。
紅杉資本支持的這家瑞典公司及其部分現有投資者以每股 40 美元的價格出售了 3430 萬股,高於 35 至 37 美元的目標區間。
當天早些時候,路透社援引兩名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此次首次公開募股將使 Klarna 的估值達到 151.1 億美元——較其 2021 年作為先買後付(BNPL)領域領軍企業迅速崛起後超過 450 億美元的估值大幅下降。
2022 年,在利率上升和通貨膨脹的影響下,其估值降至 67 億美元。
一位知情人士曾向路透社透露,此次發行獲得了 25 倍的超額認購。
本周,從加密貨幣到消費領域,眾多企業都計畫在紐約上市,其中以 Klarna 為首。隨著股市反彈以及一些企業上市首日表現出色,關稅擔憂有所緩解,投資者對首次公開募股(IPO)的興趣再度被點燃。
該公司多年來一直在籌畫在紐約上市,但今年 4 月,由於美國對其貿易夥伴徵收全面關稅導致全球市場動盪不安,該公司暫停了上市計畫。
成立於 2005 年的 Klarna 在 2019 年進軍美國市場之前一直盈利,而就在這一年,新冠疫情引發的線上購物熱潮拉開帷幕。
儘管其用戶數量和商品交易總額仍保持兩位數增長,但盈利依然是個難題。
截至 6 月 30 日的季度虧損從一年前的 700 萬美元擴大至 5200 萬美元,而營收則從 6.82 億美元增至 8.23 億美元。
PitchBook 高級分析師魯迪·楊(Rudy Yang)表示:“儘管金融科技公司再次獲得上市機會,但在宏觀經濟形勢更為嚴峻的情況下,它們能否平衡增長與盈利的能力將很快受到評判。”
該公司還以數字優先的新型銀行模式運營。今年 6 月,Chime 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股價飆升 59%,不過截至上一交易日收盤,其股價仍低於發行價。
不過,分析人士表示,Klarna 的品牌影響力或許有助於其在金融科技公司中站穩腳跟。
IPO 研究公司 IPOX 的副總裁凱特·劉(Kat Liu)表示:“該行業競爭激烈且發展迅速,品牌認知度(在這方面 Klarna 仍保持強勁)往往與商業模式一樣重要。”
需求上升
儘管面臨頑固的通貨膨脹、勞動力市場出現裂痕以及收入增長放緩,美國消費者支出仍保持穩定。
諸如 Klarna 這類替代支付服務,通過允許購物者將購買金額分成較小的、免息的分期付款,從而減輕了即時的財務負擔,其需求一直保持穩定。
截至 6 月 30 日的 12 個月裏,Klarna 75% 的收入來自交易和服務費用——其中大部分來自其網路上的商家——這是自 2022 年以來占總收入比例最低的一次。
本期利息收入所占份額上升至 25%。
劉表示:“由於 Klarna 的先買後付模式既依賴交易量又依賴還款率,消費減少會降低商家手續費收入,同時也會增加信貸損失的風險。”
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是此次發行的聯席主承銷商。Klarna 將於週三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碼為“K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