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幹事屈冬玉今天呼籲七國集團國家幫助預測未來的糧食短缺,因為烏克蘭的戰爭減少了供應,將價格推高至創紀錄的高位,並威脅到非洲和亞洲本已脆弱的國家。
屈冬玉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行的七國集團農業部長會議上說:“我們需要積極尋找彌補未來全球市場潛在差距的方法,共同努力促進生產力的可持續提高。”
2021 年,全球已有大約 1.93 億人處於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態並需要緊急援助,比 2020 年增加了近 4000 萬人。
屈冬玉指出,“正是在這種戲劇性的背景下,我們現在面臨著烏克蘭的戰爭”。
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全球大宗糧食商品市場的重要出口國,圍繞衝突的不確定性導致價格飆升——使新冠大流行導致的強勁需求和高投入成本推動下已經很高的價格進一步上漲,尤其是小麥、玉米和油菜籽以及化肥的價格。
今年3 月,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達到自 1990 年創立以來的最高水準,僅在 4 月略有下降。
自戰爭開始以來,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小麥出口預測均已下調。 屈冬玉表示,儘管印度和歐盟等其他市場參與者提高了報價,但供應仍然緊張,未來幾個月價格可能會保持高位。
嚴重依賴小麥進口的國家包括埃及和土耳其,也包括剛果、厄立特里亞、馬達加斯加、納米比亞、索馬里和坦桑尼亞等一些撒哈拉以南國家。
與此同時,嚴重依賴從俄羅斯進口化肥的國家包括阿根廷、孟加拉和巴西等主要穀物和高價值商品出口國。
市場透明度
據糧農組織稱,市場透明度至關重要。這就是為什麼糧農組織歡迎為加強和擴大“農業市場資訊系統”(AMIS)所做的一切努力,這是一個旨在提高糧食市場透明度的機構間平臺,由二十國集團農業部長在 2007-08 年和 2010 年全球糧食價格上漲之後於 2011 年啟動,由糧農組織主辦。
全球食品進口融資機制
糧農組織還提出了一項全球食品進口融資機制,以幫助各國應對不斷上漲的食品價格。該機制嚴格以需求為基礎,僅限於中低收入國家、糧食淨進口國和世界銀行國際開發協會選定的受益國,可以惠及全球 61 個最脆弱國家的近 18 億人。
該機制的設計包括智能條件,作為未來供資的“自動穩定器”。符合條件的國家將承諾增加對農業的投資,從而減少未來的進口需求。
不限制出口
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在講話中還呼籲各國政府“不要實施出口限制,以免加劇食品價格上漲並破壞對全球市場的信任。”
“相反,我們必須確保為解決危機而採取的任何措施都不會加劇糧食不安全,而是應當增強其抵禦能力”。
這次會議由德國農業部長傑姆·厄茲代米爾(Cem Özdemir)主持。烏克蘭農業政策和糧食部部長邁古拉·索爾斯基(Mykola Solsky)也發表了講話。
(來源:國際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