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量子競速背景下,國盾量子的半年報揭曉量子技術加速度。
8月12日晚,“量子科技第一股”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國盾量子,688027.SH)發佈2025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實現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74.54%,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三大板塊業務收入均有增長;歸母淨虧損2379萬元,同比減虧;研發投入5517.08萬元,同比增長33.77%,占營業收入比為45.46%。
根據半年報,國盾量子上半年量子計算業務板塊收入5596.05萬元,同比增長283.92%。
據介紹,國盾量子已為合肥先進計算中心“巢湖明月”提供了200比特超導量子電腦、超量融合系統及配套軟硬體設施等,已完成試運行並在推動專案驗收;上半年為中電信量子集團提供了一體化整機搭建服務,國內單臺比特數最多的超導量子電腦“天衍-504”完成驗收;同時,國盾量子還將向海外交付一臺25比特超導量子電腦整機。
此前,國盾量子還作為唯一企業單位,參與了中國105比特超導量子電腦“祖沖之三號”刷新量子計算優越性世界紀錄的研究。量子優越性是量子計算強大性能的綜合體現,是應用探索和實現可拓展量子糾錯的基礎。

“祖沖之三號”晶片示意圖。
國盾量子稱,公司正穩步推進千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測控系統、稀釋製冷機及相關核心組件國產化自研及交付。目前,全球範圍還沒有出現具有實用算力的量子電腦,科研界與產業界都在積極探索在中等規模含雜訊量子計算階段的應用。國盾量子正與中電信量子集團等戰略合作夥伴攜手,在氣象預測、金融分析等領域探索多種演算法解決方案,推進應用探索。
結合往期數據看,國盾量子自2015年在營業範圍中新增“量子計算”業務,2020年正式產生營業收入,彼時營收為508.13萬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量子計算的收入已累計超過2.3億元。
量子通信方面,國盾量子相關業務收入5173.77萬元,同比增長28.1%。
公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參與了我國首次實現的上萬公里星地量子通信等研究;為成都、上海、深圳等地量子城域網建設提供了設備及技術支持。此外,還參與了多項能源、金融等關鍵行業應用建設,中國電信推出的由國盾量子提供專項技術服務的“量子密話密信”,目前相關業務平臺的量子密話用戶超過500萬,並具備承載超千萬用戶的能力。
12日,國盾量子還同步披露了關聯交易公告。公司擬與中電信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簽訂1份提供服務合同,向其“量子密話密信業務”提供專項技術服務,預計金額為1400萬元。公司計畫與中電信量子集團簽訂框架協議,為其提供量子密鑰分發軟硬體設備用於其量子城域網相關專案建設,框架協議預估金額為7654.18萬元,具體金額以2026年8月31日前中電信量子集團實際提供單據為准。

量子保密通信的QKD產品具備高安全性,能有效抵禦強大算力威脅。
量子測量方面,國盾量子上半年實現營收856.51萬元,同比增長13.75%,冷原子重力儀產品實現了2臺銷售,尚有在手訂單未執行訂單3臺。
根據中國信通院統計,目前已有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歐盟等29個國家和地區制定推出了量子資訊領域的發展戰略規劃或法案檔。2025年上半年,繼22個歐盟成員國簽署《歐洲量子技術宣言》後,歐盟進一步啟動《量子歐洲戰略》;芬蘭、西班牙政府陸續宣佈其自身的《2025—2030年量子技術戰略》;美國、英國、韓國、澳大利亞等也通過追加投資等方式,加大對量子科學研究的投入與合作力度,發展相關產業。
“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中多次提到了有關“量子科技”的內容;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再度指出,要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發改委、教育部等多部委及安徽、上海、廣東、四川等省市也出臺了相關支持政策。
總體看來,量子資訊技術正逐步從實驗室研究走向產業化應用,目前已經進入以“產學研用管”協同推進為特徵的新階段。
截至8月12日收盤,國盾量子股價報收277.6元/股,漲0.63%。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