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Melanie Burton 報導 力拓週四與同行必和必拓一道,對澳大利亞打造有助於鋼鐵行業脫碳的“綠色鋼鐵”產業的前景表示悲觀,稱該國缺乏發展這一產業的經濟激勵。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的海運鐵礦石供應國,一直致力於打造可靠綠色金屬供應國的角色。今年 2 月,政府撥款 10 億澳元(約合 6.524 億美元)用於支持綠色鐵的製造及其供應鏈的發展。
由於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大多品位過低,無法直接用可再生能源煉成鋼鐵,因此需要額外的加工步驟。如果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氫氣而非煤炭來進行這一加工步驟,那麼所得到的產品就被稱為氫直接還原鐵(DRI)或“綠色鐵”,這是製造綠色鋼鐵的低碳基礎。
力拓集團首席技術官馬克·戴維斯表示:“如今我認為,沒有任何經濟激勵措施能促使任何人轉向氫基直接還原鐵。”
他在墨爾本的一次商務午餐會上表示,這項技術未經證實,而且從現有的使用天然氣的工藝轉向使用氫氣的工藝存在諸多複雜問題。
“而且在澳大利亞做這件事成本很高。那是個建造東西成本很高的地方,”他說。
全球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上月表示,即便澳大利亞與中國已達成協議,將攜手努力實現鋼鐵供應鏈的脫碳(該供應鏈的碳排放量占全球近十分之一),但澳大利亞打造“綠色鋼鐵”產業的成本仍過高。
戴維斯後來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要形成這種激勵機制,全球碳價需要達到“幾百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