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美國軟體開發公司Figma 以每股33美元發行IPO,最終估值達193億美元。股價在首日收盤上漲約250%,在科技IPO史上,很少有公司能像Figma 那樣迅速果斷地抓住市場的目光。
這場 IPO 被視為科技市場重燃活力的標誌,其 AI 驅動的協作設計平臺和 “AI+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軟體即服務)” 概念受到市場廣泛認可 。
有分析認為,Figma重新定義了人們對企業軟體公司的期望,憑藉其在UI/UX 工具領域的主導地位、積極的 AI 集成以及產品主導的增長模式,將自己定位為數字化轉型時代的基石。對於投資者來說,問題不再是 Figma 是不是贏家,而是其估值在IPO後能否持續,以及這對更廣泛的 SaaS 行業意味著什麼。
AI戰略的積極佈局
Figma IPO的成功源於其自身在設計軟體市場上的領先地位。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初,該公司的市場份額達到40.65%,遠超Adobe XD、InVision和Sketch。
Figma成立於2012年,由迪倫·菲爾德(Dylan Field)與埃文·華萊士(Evan Wallace)創立於布朗大學在讀期間。彼時的設計流程一片混亂,設計師們嚴重依賴桌面工具,團隊協作效率低下。設計稿往往在“Draft_Final_V2_FINAL_v13”形式通過郵件傳遞,工作流極為分散。
兩位創始人受到多人線上遊戲與 Google Docs、GitHub 協作理念啟發,嘗試將設計流程搬到流覽器中,通過 WebGL 實現高性能渲染,並用三年時間打磨產品,最終推出 Figma——首個將網頁可訪問性與桌面性能結合的流覽器原生設計工具,並逐步從單一設計工具逐步發展成為全面的產品開發生態系統,為開發者、產品經理、行銷人員等角色在產品生命週期中的不同階段提供了多維支持,進一步增強了平臺的粘性和設計師之間的協作效率,實現互聯互通。

Figma官網 來源:官網截圖
除了積極打造設計生態系統,Figma成功的重要原因在於 近年來在AI 戰略上積極佈局。
提供金融資訊和股市數據的商業媒體《MarketWatch》指出,Figma不僅在設計協作工具中引入生成式 AI能力,更將其定位為 “從點子到原型” 的端到端平臺,其Make、Buzz、Slides 等功能構成了完整AI驅動的產品線。這些AI工具承諾實現資源創建自動化,根據提示生成原型,並通過機器學習加速設計流程。
例如,Figma Make是Figma在2025年5月發佈,深度融合了AI功能,支持用戶可以通過提示快速生成可交互原型,並可結合現有設計組件。該功能目前基於通用大模型,讓設計與構建流程更加智能、高效。用戶可以通過輸入提示詞就能生成完整的UI介面。此外,AI會調用內置的組件庫,生成符合設計規範的可編輯介面。
有分析報告指出,Figma Make早期試用能夠將開發時間縮短40%,這對SaaS行業影響深遠。Figma的AI工具不僅僅是助手,更是創意夥伴,能夠讓非技術用戶參與設計。
根據Figma2025年報告,有51%的Figma AI產品用戶正在嘗試構建AI Agent(代理),而在2024年這一比例為21%。這種轉變也與宏觀趨勢相符合,即AI驅動的工作流程興起,加速了創新週期,減少了對專業技能的依賴。

Figmag公司招股說明書 申萬宏源研究 圖
AI重塑SaaS
Figma是如何用AI工具重塑SaaS行業?
傳統的SaaS設計工具,比如(Sketch、Adobe XD)側重於靜態圖形,而Figma 借助 AI,打通了從產品構思 – 設計 – 原型 -前端代碼 -交付上線的閉環流程,大幅降低了從0到1打造一款SaaS產品的門檻。根據Figma 公佈的第二季度初步業績顯示,其收入同比增長 39% 至 41%,儘管較第一季度 46% 的增幅略有放緩,但仍保持增長勢頭。
目前,有分析認為,Figma的成功是後疫情時代SaaS市場的風向標。Figma的IPO背後意味著兩大趨勢正在興起,一方面,以Figma為代表,如Notion、Canva這類將AI作為核心基礎設施,集成到工作流程中的平臺,正在超越那些將AI視為附加組件的同行,另一方面,AI驅動的工具正在降低市場准入的門檻,這給小型企業一些新的機會。
不過風險仍然存在。有分析指出,隨著競爭加劇,SaaS行業的利潤率容易受到擠壓。對於Figma而言,上市或許只是一個新的開始。正如創始人迪倫·菲爾德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所說:“現在公司已經上市,我們必須繼續衝刺,努力推進,不能讓公開市場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歸根結底,Figma的IPO不僅僅是一個股票故事。它更是一個關於人工智慧和產品驅動型增長如何重新定義行業的案例研究,對於SaaS行業來說,它傳遞的資訊很明確:未來屬於那些能夠實現創新民主化、將人工智慧作為核心能力、並優先考慮可擴展性的平臺。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