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經濟體對穩定幣監管仍持審慎態度之際,香港已率先邁出制度化管理關鍵一步。
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實施,任何人如在業務過程中在香港發行法幣穩定幣,或在香港或以外發行宣稱錨定港元價值的法幣穩定幣,必須向金融管理專員申領牌照。
不久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簡稱《天才法案》),標誌著美國穩定幣監管立法進入實施階段。
“作為全球最早明確提出穩定幣牌照制度的地區之一,香港正在穩步推進數字資產監管體系的建設,試圖在合規與創新之間尋找平衡。這一制度不僅為行業帶來確定性,也凸顯香港希望借助穩定幣重塑其數字金融樞紐地位的戰略意圖。”香港科技大學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長唐博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道。
香港何以成為全球首批“先行試驗田”
“香港是世界級金融中心,推出穩定幣這樣的金融創新專案是順理成章的。”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美聯儲前高級經濟學家胡捷對澎湃新聞表示,在中國範圍內,香港是最有資格先行先試的地區。香港採用大部分金融活動應用的英美法系,這相較大陸法系更適合金融創新,且香港與國際接軌程度高,有利於新型金融專案的發展。
胡捷還表示,從香港自身來看,這些年在某些金融領域面臨來自新加坡等地的競爭壓力,希望通過金融創新來增強市場。同時,香港也有責任為國家整體金融體系做探索與鋪墊。
唐博表示,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擁有獨立的金融監管體系與普通法法治基礎,為其在數字資產領域開展機制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相比美國、歐盟等多頭監管體制,香港的政策執行效率高、監管協調機制成熟,適合開展新型監管沙盒與發牌制度試點。
他還指出,香港長期作為全球離岸金融中心,在跨境支付、資產管理、清算託管等方面具備完備的金融基礎設施。港元本身採用聯繫匯率制度,具備高度穩定性,為推出以港元計價、法幣儲備支持的穩定幣創造了貨幣條件。同時,香港在合規、反洗錢、客戶盡職調查等方面的監管標準也具備國際認可度,為穩定幣合規化提供支撐。更重要的是,在當前全球數字貨幣格局重塑之際,香港希望通過制度創新重塑自身金融中心競爭力。
“穩定幣監管制度,正是其鏈接Web3、跨境結算、數字資產託管等未來賽道的制度入口。”唐博向澎湃新聞表示,總的來說,香港之所以敢於率先試水穩定幣監管,正是基於其“法律自治+金融專業+政策支持”的綜合優勢。在全球數字金融秩序重構之際,這場制度試驗或將成為香港打造“下一代金融樞紐”的關鍵一役。
7月23日,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撰文稱,以香港的經驗為例,至今已經有數十家機構主動接觸金管局團隊,有的明確表示有意申請穩定幣牌照,有的屬於初步探路性質。金管局已明確表示,在初階段充其量只會批出數個穩定幣牌照。
根據香港金管局的發牌要求,申請穩定幣發行牌照的門檻不低,要求發行人具備合規性、具體性和可持續性等要求。除了必須由高質量儲備資產全額支持、確保持有人可贖回外,還需滿足最低資本要求、完善公司治理、反洗錢制度及定期資訊披露等多項監管標準。
與歐美相比,香港的穩定幣發牌制度有何異同
唐博認為,相比美國和歐盟,香港的制度設計既有突出優勢,也面臨一定局限。
首先,香港監管體系的最大優勢在於“清晰”和“集中”。香港採取“一站式”發牌制度,由金管局和證監會協作推動,路徑明確、規則透明,便於機構合規進入。這種集中式監管結構為穩定幣專案提供了更高的確定性和執行效率。其次,香港的制度強調“場景驅動”與“法定貨幣全儲備支持”,更注重服務跨境支付、鏈上金融、實體企業出海等真實經濟需求。
與歐盟MiCA法規偏重市場穩定和消費者保護相比,香港在推動穩定幣落地應用方面更具靈活性和前瞻性。但同時,香港也面臨一些挑戰。因為港元本身並非全球主流儲備貨幣,穩定幣的國際吸引力可能受限。
此外,香港穩定幣的跨境擴張也需與內地金融政策保持協調,特別是在資本帳戶開放、人民幣國際化尚處審慎階段的背景下,政策邊界必須拿捏得當。總體而言,香港的穩定幣監管制度是一次勇敢而理性的制度探索。
胡捷則指出,港元實行聯繫匯率制度,貨幣政策依賴於美元,而美元穩定幣自2014年起步,目前已運行十年以上,相比之下,香港穩定幣起步較晚。不過,港元的使用群體多為中國人,部分場景可能更貼合中國用戶的支付與投資習慣,在特定領域具備一定的應用空間。
“美國與香港在穩定幣監管立法上的差異,體現了兩地在金融安全、貨幣主權與科技創新之間的不同權衡。”香港首家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臺HashKey Group行業分析師Jade Shi告訴澎湃新聞,美國《天才法案》的核心訴求是維護美元的主導地位,同時防控穩定幣帶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香港的《穩定幣條例草案》則更注重發揮穩定幣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Web3經濟中的作用,政策目標聚焦於推動香港金融中心的國際競爭力和實體經濟融合。
她認為,在跨境應用與技術創新方面,香港展現出更強的積極性。政策允許以港元穩定幣為基礎降低東南亞跨境支付成本。
“總體來看,美國更注重宏觀金融風險防控與貨幣權威維護,監管嚴謹、審慎而系統化;香港則在確保底線監管的基礎上,釋放政策空間,鼓勵應用創新與跨境聯通,形成一套具有本地優勢的開放式監管框架。”Jade Shi說道。
警惕穩定幣概念炒作,對於風險挑戰要未雨綢繆
近期,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撰文對穩定幣降溫,直指穩定幣過度概念化、泡沫化現象。
他表示,至今已經有數十家機構主動接觸金管局團隊,有的明確表示有意申請穩定幣牌照,有的屬於初步探路性質。總結這些接觸發現,很多只停留在概念階段,如提出要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支持Web3.0發展、提升外匯市場效率等願景,但缺乏實際的應用場景,無法提出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和落實計畫,更遑論具備管控風險的意識和能力。餘偉文透露,在開始階段充其量只會批出數個穩定幣牌照。
餘偉文還提醒,最近已經出現了借推銷數碼資產和穩定幣進行的詐騙行徑,令民眾蒙受損失。《穩定幣條例》8月1日生效,按照條例規定,自生效日起,向香港公眾宣傳推廣任何無牌穩定幣均屬違法。
國際清算銀行6月24日在報告中發出嚴厲警告,稱穩定幣在成為可廣泛使用的貨幣方面“表現糟糕”。該報告指出,穩定幣具有三大缺陷:一是沒有中央銀行背書;二是缺乏對非法使用的足夠防範措施;三是沒有生成貸款的資金靈活性。
國際清算銀行認為,穩定幣可被匿名持有,有助於藏匿“黑錢”。穩定幣面臨投資者快速贖回風險。穩定幣可能削弱貨幣主權並引發新興經濟體資本外逃風險。
面對穩定幣可能對銀行體系、跨境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形成實質性衝擊,唐博表示,監管最應關注的,是穩定幣背後的儲備資產安全性與透明度。一旦儲備金不真實、資產不流動、風險集中,極易在市場動盪中引發“鏈上擠兌”,加劇金融不穩定。
唐博指出,香港穩定幣牌照制度強調100%法幣儲備、資產託管透明、發行人合規持牌,並引導其用於支付、跨境結算等高附加值場景,而非成為類銀行體系的替代。這種“在監管軌道內引導創新”的方式,為全球提供了一個穩中求進的樣本。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