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人工智慧的規模化應用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我認為中國將成為這一領域的領頭羊。”法國達索系統公司全球首席執行官帕斯卡·達洛茲(Pascal DALOZ)7月29日接受澎湃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表示。這一判斷基於中國在人工智慧的兩大基石——技術和能源供應上獨具優勢,而反觀其他國家,要麼只有技術優勢但能源不足,要麼只有能源優勢缺乏先進技術,二者無法兼得。
達索系統是全球工業軟體巨頭之一,脫胎於著名的航空製造商達索航空。40多年來通過自研和並購同時推進,達索系統形成了以3DEXPERIENCE平臺為核心的多元化工業軟體解決方案。當天,該公司宣佈其位於上海的3DEXPERIENCE實驗室正式啟用,“達索析統(上海)創業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也同時成立,這是達索系統全球第五家、中國首個開放創新實驗室。
人工智慧是中國創新新圖景的縮影。達洛茲介紹,全球約有80%的人形機器人採用達索系統的解決方案進行設計,中國在該賽道尤其突出。據其觀察,在建模仿真一體化等領域,中國的應用量也在不斷加大。生命科學業務在達索系統全球收入中的占比已達到25%左右,超過了作為傳統支柱的交通運輸業務,而中國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全球影響力正在迅速擴大。
企業戰略與中國市場的高度契合是達索系統在中國投資實驗室的重要原因,“我們希望持續加大在華及在滬投資,同時增強自身競爭力。”
據介紹,新啟用的創新實驗室將聚焦先進製造、新材料與生命科學等領域,通過達索系統3DEXPERIENCE平臺由AI驅動的虛擬孿生技術加速本土創新的培育與成果轉化。
以低空經濟的核心領域無人機為例,達索系統在全球航空航太領域擁有廣泛的覆蓋網路。“如果我們能夠給當地初創企業提供設計工具,同時派駐專家團隊支持孵化,這無疑可以為他們打開一扇大門——比如幫助無人機初創企業對接我們在全球其他無人機企業的大客戶,直接建立合作,從而縮短成長時間加速成功。”達洛茲解釋稱,進入孵化的初創企業可直接受益於達索系統的全球網路優勢,“我們投入越多,初創企業的學習成本和時間越少。”全球範圍內,該公司孵化的初創企業約25000家。
全球經濟格局仍由大型企業主導,但達洛茲認為大企業往往資產包袱重,初創企業更輕量化、更代表未來。
“25年前我們就判斷傳統汽車行業會向電氣化轉型,當時曾與一些領先的車企溝通轉型方向,但它們都覺得這是天方夜譚,傳統汽車行業不可能實現電氣化。直到後來我們與特斯拉合作,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所以我們認為,優先聚焦那些敏捷度高、輕量化程度高的中小型企業,更有助於推動整個行業的顛覆性轉型。”他舉例稱。
他強調,中國目前正在以創新強國的身份崛起,不僅是以往的製造強國,創新創業的態勢會更加顯著。
上海是達索系統亞太區總部所在地。達洛茲表示,上海實驗室與全球其他實驗室相比的主要區別在於:一是目標的規模化增長。與10年前設立的僅能賦能100家創業企業的實驗室不同,其上海實驗室希望在第一年就能孵化超1000家企業,預計未來能夠孵化超10000家,因此起步規模就與其美國的實驗室相當;二是達索系統計畫於2025年底設立創投基金,通過與中資機構聯合出資,專項支持中國本土創新企業。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