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高鐵一響,黃金萬兩。
日前,國新辦主題發佈會透露,正在建設的成渝中線高鐵,開通之後將實現以時速400公里運營,成為中國最快高鐵。
就在日前,CR450動車組樣車正式下線,試驗時速達到450公里,運營時速可達400公里,系全球最快高鐵列車。
這意味著,“市市通200高鐵”將成為過去式,“市市通350高鐵”、“市市通400高鐵”,將成為新的目標。
高鐵加速,時空距離再次壓縮,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應?
01
中國最快高鐵,為何是成渝?
2021年發佈的《“十四五”鐵路科技創新規劃》提及,“將依託滬渝蓉沿江高速鐵路等工程專案開展CR450科技創新工程基礎設施工程化技術驗證”。
滬渝蓉沿江高鐵,即有著“東西大動脈”之稱的沿江高鐵。

這條大動脈,全長2100公里、總投資超5000億元,從成都經重慶、武漢、合肥、南京直抵上海,橫貫整個長江流域。
成渝中線高鐵,正是沿江高鐵的一部分,設計時速350公里,部分路段預留400公里條件,為率先落地最快高鐵奠定基礎。
目前,從成都到重慶高鐵最快要1小時以上,一旦CR450上線運行,成渝之間的通行時間將縮短到50分鐘。
成渝距離鄰近,目前已開通高鐵已實現時速350公里運營,最快高鐵帶來的通達效應不算明顯。
但如果沿江高鐵全線,都能按照400公里時速運行,時空壓縮效應將會立竿見影。
目前,從上海到成都的高鐵通行時間,最快是10個小時。
一旦沿江高鐵全線貫通,時間將縮短到7個小時;
如果全線採用最快高鐵,有望進一步縮短到6小時以內。
通行時間縮短4個小時,經濟意義不容低估。
沿江高鐵,沿的是長江,串起的是長江經濟帶,這是我國人口最多、經濟總量最大、大中城市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
不過,沿江高鐵雖然全線設計時速350公里,但不是每一段都預留了400公里運行條件,但未來依舊可期。
當然,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需要最快高鐵,也不是每一條線路都適合最快高鐵,大國交通“四大極點”之間,大概率將會普及。
根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構成“四大極點”。
作為我國高鐵幹線動脈且連通極點,京滬高鐵、京廣高鐵、廣深港高鐵、沿江高鐵等,未來有望步入最快高鐵模式。
02
“全球最快高鐵”不是盡頭,高速磁懸浮還有多遠?
在近日召開的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上,時速達600公里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首次亮相。
人類對“快”的追求沒有止境,時速600公里,堪稱“貼地飛行”。高速磁懸浮雖然仍處於研究階段,但已引來多地競逐。
早在2021年發佈的國家相關規劃中,就已提到“研究推進超大城市間高速磁懸浮通道佈局和試驗線路建設”。
在地方層面,長三角的滬杭磁懸浮,大灣區的京港澳高速磁懸浮、滬(深)廣高速磁懸浮,成渝之間的超高速磁懸浮等專案,備受關注。

高速磁懸浮之所以受到推崇,不僅因為速度更快,還能帶動新型基建的躍升,以及軌道交通產業的再次升級。
如果說地鐵、城軌和高鐵的存在,完成了城市群內部的同城化;那麼高速磁懸浮,或將帶動城市群之間的“同城化”。
高鐵設計時速為350公里,從北京到廣深最快都要7小時以上,從上海到廣深也要6小時。
高速磁懸浮設計時速600公里,從廣州、深圳到北京、上海兩地,通行時間有望減少到2-3小時,四大一線城市將徹底連成一體。
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三大世界級城市群之間,3小時通達或將不成問題,對高鐵、民航將形成顛覆性的碾 壓優勢。
眾所周知,高鐵與民航存在替代競爭關係。800公里之內,高鐵優勢獨一無二,1200公里以上,民航更具性價比。
一旦設計時速400公里高鐵、600公里磁懸浮先後上馬,民航的優勢空間將會進一步壓縮。
然而,400公里高鐵已經遙遙在望,但高速磁懸浮落地仍需時間,而未來恐怕不會大面積推廣。
作為全新技術,高速磁懸浮時速更快,技術標準更高,造價自然更為高昂,票價也可想而知。
從票價來看,高鐵是普鐵的2-3倍,而高速磁懸浮或是高鐵的2倍左右,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

正因為高速磁懸浮造價高昂,需要以大客流作為匹配,要保證通行時間,設站密度必然有限,並不適合所有城市。
只有經濟實力強勁、人口規模龐大、客流往來頻繁的超大城市,才有打造高速磁懸浮路線的必要性。
03
“市市通400高鐵”,還有多遠?
日前召開的十四五主題發佈會透露,我國高鐵營業里程達4.8萬公里,占世界70%以上,覆蓋全國97%的50萬以上人口城市。
在此背景下,“市市通高鐵”早已成為常態。加上今年即將落地的遼寧、貴州,我國將有12省完成地級市高鐵閉環。

在經濟大省中,只有山東、浙江、四川、陝西等地仍舊付之闕如。
值得注意的是,這裏的“市市通高鐵”,屬於廣義概念,以時速200公里為標準,既有高鐵也有動車、城軌,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高鐵。
如果以更為嚴格的“市市通350高鐵”來看,全國只有江西觸及這一門檻,但江西也只是所有地級市接入350高鐵,但尚未貫通成網。
根據各地規劃,未來幾年,廣東、河北、湖南、安徽、山東或將實現這一目標,350高鐵時代或將真正到來。
350高鐵普及之後,“市市通400高鐵”時代會否到來?
目前,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路基本形成,高鐵總體已經趨於飽和,未來大規模擴張的必要性不大了。
既有的高鐵線路,半數都是設計時速200-250公里,並沒有直接提速到400公里的條件。
如果要以“市市通400高鐵”為目標,唯一的解決方案只有改造或新建重複線路,但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可能性並不高。
畢竟,財政“過緊日子”成為共識,一些低效基建、重複基建正在受到限制。
加上人口大盤見頂,人口流動加速,“全球最快高鐵”不會覆蓋到每一個角落。
這意味著,“市市通400高鐵”難以大規模普及。
但超大特大城市之間、大城市群之間,全球最快高鐵、高速磁懸浮仍將是剛需。
來源:中國國民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