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Iain Withers 報導 歐洲商業地產市場並未如預期般復蘇,投資者的謹慎態度使房產銷售量降至近十年來的最低水準。
一位高管表示,一些投資者和銀行意識到前景依然黯淡,甚至開始介入拋售或重組不良資產,不過他們補充說,對不良債務採取“展期並假裝”(即拖延處理)的做法仍很普遍。
這與 2025 年初的樂觀情緒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人們曾希望長達三年的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能夠結束,但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其他私人市場回報率有望提高以及賣家拒絕接受更低價格等因素,都抑制了市場活動。
根據最新修訂的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數據,2025 年第一季度歐洲商業地產銷售額同比持平,為 478 億歐元(556 億美元),不到三年前水準的一半。
初步跡象表明第二季度表現不佳——房地產諮詢公司萊坊(Knight Frank)援引 MSCI 的初步數據稱,今年 4 至 6 月,流入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跨境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約五分之一,至 172 億歐元,為十年來同期最差表現。
銷售疲軟影響了包括受重創的寫字樓市場以及此前表現亮眼的數據中心在內的大多數領域,不過供應不足的租賃住房市場仍備受關注。
“我們有‘僵屍地帶’……沒有復蘇,資產擱淺,沒有流動性回流,”美國基金巨頭 PGIM 歐洲房地產部門主管塞巴斯蒂亞諾·費蘭特(Sebastiano Ferrante)說道。
費蘭特補充道,雖然物流和酒店也存在買入機會,但外地寫字樓和老舊購物中心等資產卻難以找到買家。
據一份監管檔顯示,加拿大布魯克菲爾德公司於 4 月請求債券持有人批准對其倫敦城市中心辦公大樓的抵押貸款進行重組,此前該公司因投標價格未達預期而擱置了出售計畫。
據路透社上周報導,在德國,該國最引人注目的房地產受損資產之一——法蘭克福的特裏亞農大廈,已被其管理人掛牌出售,這是對脆弱的德國市場的一次罕見考驗。
來自信貸等其他私人市場的資金競爭也十分激烈。
據 Preqin 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歐洲的私募信貸基金籌集了 399 億美元,幾乎是房地產基金所籌 206 億美元的兩倍。
不過,這兩項指標均有望超過 2024 年的全年數據,其中房地產銷售額已超過去年全年的慘澹水準。
儘管如此,調查數據仍表明投資者仍持謹慎態度。據行業組織 INREV 稱,6 月份投資者對歐洲房地產市場的信心降至一年多來的最低點,這與美國市場的情況如出一轍,今年美國市場的投資者信心也已惡化。
“在市場的某些領域,復蘇已順利展開……然而,仍有一些不受青睞的資產和行業,那裏幾乎沒有任何流動性,而且還會面臨更多困境。”保險公司鳳凰集團投資部門的私人市場主管塞西爾·雷托羅說道。
據世邦魏理仕的數據,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受到房地產市場低迷的衝擊尤為嚴重,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又下降了 2%。
德國房地產經紀公司仲量聯行(JLL)首席執行官康斯坦丁·科特曼(Konstantin Kortmann)表示:“交易量不會大幅上升。不會以非常活躍的方式啟動。”他預計市場將逐步復蘇。
儘管利率仍處於高位,意味著房地產投資者必須精挑細選才能盈利,但這些房地產高管表示,國際資金從動蕩的美國市場轉向歐洲的前景可能會有所幫助。
費蘭特表示,PGIM 至少有兩家德國客戶取消了在美國的房地產投資計畫,轉而優先考慮歐洲和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