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Joe Cash, Ellen Zhang and Kevin Yao 報導 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速放緩幅度小於預期,展現出對美國關稅的韌性,但分析師警告稱,國內需求疲軟和全球貿易風險上升將加大北京推出更多刺激措施的壓力。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迄今為止避免了經濟大幅放緩,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政策支持,以及工廠利用中美貿易休戰期提前發貨。然而,投資者正為下半年經濟走弱做好準備,因為出口動能減弱、物價持續下跌,且消費者信心依然低迷。
政策制定者面臨實現約5%年度增長目標的艱巨任務——許多分析師認為這一目標在通縮加劇和國內需求疲軟的背景下過於雄心勃勃。
週二公佈的數據表明,中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2%,較第一季度的5.4%有所放緩,但略高於路透社調查中分析師預期的5.1%增幅。
“儘管上半年表現強勁,但下半年前景將趨於惡化,因為出口提前放緩,美國關稅的影響也愈發明顯,”法國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魏瑋表示。
“房價的再度走弱以及補貼影響的消退,也讓人對消費復蘇的可持續性產生懷疑。”
事實上,強勁的GDP數據對大多數家庭影響有限,包括深圳這位30歲的醫生江某,她表示自己和丈夫今年都遭遇了薪資削減。
“作為醫生的收入都減少了,我們仍不敢買房。我們正在削減開支: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在醫院食堂用餐或在家做飯。我的生活壓力實際上仍然相當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至6月季度GDP增長1.1%,高於預期0.9%的增幅,但低於上一季度1.2%的增長率。
投資者正密切關注即將於7月下旬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以尋找新的刺激措施信號,此次會議很可能將塑造今年剩餘時間的經濟政策方向。
北京已加大基礎設施支出和消費補貼力度,並配合貨幣寬鬆政策。5月,央行降息並注入流動性,作為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以緩解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全面關稅對經濟的影響。
一些分析師認為,如果經濟增長大幅放緩,政府可能會加大赤字支出。
中國市場略有波動,但對數據的整體反應相對溫和。
家庭面臨壓力
週二發佈的6月其他經濟活動數據進一步凸顯了消費者面臨的壓力。儘管上月工業產出同比增長6.8%——為3月以來最快增速,但零售銷售增長放緩至4.8%,較5月的6.4%有所下降,並創下1月至2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中國觀察人士和分析師表示,僅靠刺激措施可能不足以應對根深蒂固的通縮壓力,6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跌幅為近兩年最快。
資本經濟中國經濟學家黃子春表示,GDP數據“可能仍高估了經濟增長的強度”。
“隨著出口增速放緩,財政支持的提振作用逐漸消退,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長很可能進一步放緩。”
澳新銀行(ANZ)分析師預計經濟將在下半年放緩,但將2025年GDP增長預期從之前的4.2%上調至5.1%,並指出通縮仍是“主要威脅”。
週一公佈的數據表明,中國6月出口有所回升,因工廠加緊出貨以利用北京與華盛頓之間脆弱的關稅停火協議,該協議將於8月截止。
關稅、房地產逆風
最新路透社調查預測,第三季度GDP增長將放緩至4.5%,第四季度進一步放緩至4.0%,凸顯特朗普全球貿易戰帶來的經濟逆風日益加劇,北京方面面臨在不確定性時期推動家庭增加支出的艱巨任務。
根據調查,中國2025年的GDP增長率預計將降至4.6%——低於官方目標——從去年的5.0%進一步放緩至2026年的4.2%。
儘管政府已推出多輪支持措施,但房地產市場的下行趨勢仍拖累整體經濟增長,今年前六個月房地產投資大幅下滑,而6月份新房價格環比跌幅為八個月來最快。
據中國國家媒體週二報導,中國最高領導人承諾推進城中村改造,並加快新的房地產開發模式。
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同比增速也從 1-5 月份的 3.7%降至 2.8%,低於預期。
中國 6 月份的粗鋼產量同比下降了 9.2%,原因是在季節性需求疲軟的情況下,更多的鋼鐵企業進行了設備維護。
歐亞集團駐新加坡中國區總監 Dan Wang 說:”如果不採取更有力的財政刺激措施,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將面臨風險。”
“消費者和企業都變得更加謹慎,而出口商則越來越多地向海外尋求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