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折一年半後,日本制鐵公司(下稱“日鐵”)在今年6月最終完成了對美國鋼鐵公司(下稱“美鋼”)的收購。其最新的粗鋼產能將達到5782萬噸,這一體量未能改變這家日本鋼企在全球鋼企中的排名,來自中國的第二大鋼企鞍鋼集團以不到200萬噸的優勢保住全球第三的地位。
但日鐵的野心展露無遺。據《日經新聞》最新報導,日鐵會長兼首席執行官(CEO)橋本英二(Eiji Hashimoto)在接受採訪時稱,計畫在今後10年內將粗鋼產量提高至1億噸,比現在增加六成。
其強調稱,將在已完成收購的美國鋼鐵公司和印度等地的基地迅速推進增產,與中國企業抗衡。“10年後,一定會重新成為世界第一。為此,現在有必要集中推進投資”。
日本現代鋼鐵工業起步於19世紀末,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鋼鐵工業通過三次“合理化計畫”,僅用了30年時間,該國粗鋼產量超過了美國。自此,美國鋼鐵工業跌下了維持近100年的全球霸主位置。
日鐵在20世紀70年代初一度成為世界第一,但進入2000年後,由於中國企業等的崛起,從第一的位置上跌落,日本製造業度過了失去的30年。橋本英二在上述採訪中表現出了東山再起的決心,稱“為了給下一代留下夢想和選擇,要成為引領世界的公司”。
中國全球鋼鐵第一大國的地位截至目前則已穩固屹立近30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中國鋼產量僅有15.8萬噸,不足當時世界鋼產量的千分之一。1996年,中國粗鋼產量突破1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大產鋼國。
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超過當年全球粗鋼產量的一半。可以說,中國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缺鐵少鋼,發展到目前大部分鋼材品種實現完全自給。
也就是在2020年,中國“鋼鐵航母”中國寶武年產鋼突破1億噸,問鼎全球第一。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國務院國資委原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彼時在“億噸寶武”達成儀式上表示,130年來,中國鋼鐵工業從幼稚走向成熟、走向強大,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振興民族工業、改善人民生活貢獻了巨大的鋼鐵力量。其當時指出,“鋼鐵工業是反映一個國家工業水準和社會進步程度的重要標誌。”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近年來中國鋼鐵工業已在強調“鋼鐵強國”,但“鋼鐵大國”的規模也至關重要。橋本英二此次也談到,“鋼鐵如果不提高產量,技術就無法維持和發展。規模是不可缺少的。”
今年的當地時間6月18日,日鐵發佈消息稱,已完成對美鋼的收購程式。根據條款,日鐵以每股55美元的價格購得美鋼100%的股份,後者成為日鐵的全資子公司。
這場引發全球關注的交易最早於2023年12月首次宣佈,但隨後經歷了漫長的政治抵制。1月3日,時任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令,以國家安全為由正式阻止日鐵收購美鋼。1月6日,日鐵和美鋼兩家正式以拜登和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等為對象提起訴訟,請求法院撤銷拜登的阻止收購令,並對該收購案重新進行審查。
特朗普的再次上臺為這樁交易最終帶來轉機。5月23日,特朗普稱,美鋼與日鐵將達成“計畫中的合作夥伴關係”。
儘管日鐵最終完成了對美鋼的收購,但特朗普擁有任命一名董事會成員的權力,日鐵也向美國政府發行了一種帶有否決權的股票——美國鋼鐵公司的“黃金股”。同時還簽訂了國家安全保障協定,明文規定日鐵“未經同意不削減美國國內產能”。
在斥資141億美元完成收購的基礎上,日鐵將在2028年前(特朗普任內)對美鋼進行約110億美元的新投資,美鋼仍將是在美國註冊的實體,總部仍將設在賓州匹茲堡,保持在美國生產基地生產和供應鋼材的能力。美鋼董事會的大多數成員將是美國公民。
日鐵還稱,雙方的合作將保護並創造10萬多個就業崗位,通過大規模投資,美鋼在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那州、阿肯色州、明尼蘇達州和阿拉巴馬州等地的煉鋼業務將全面展開。
從目前的全球佈局來看,日鐵的新戰略是以日本本土、印度以及美國三大市場為核心形成“鐵三角”。而隨著在美歐和亞洲推進一系列增產,日鐵預計,其粗鋼產量將在10年後從2024年的5782萬噸提高到1億噸規模。
不過,即使耗時十年將產量提高至1億噸規模,日鐵想要重回全球第一的雄心也未必能實現。
世界鋼鐵協會6月6日最新發佈的《世界鋼鐵統計數據2025》顯示,過去的2024年,中國寶武以超過1.3億噸粗鋼產量位居榜首,此外還有鞍鋼、河鋼、沙鋼、建龍、首鋼同樣位列世界前十。
全球排名第4的日鐵和全球排名第29的美鋼合計產能則為5782,尚不及排名第2的安賽樂米塔爾和排名第3的鞍鋼集團。和中國寶武相比,則還不到其一半產量。
而對希望借助全球佈局、以追趕姿態重回第一的日鐵來說,前途自然有著諸多攔路虎。橋本英二此次在採訪中自身即指出“美國的鋼鐵業長期衰退,技術人員嚴重不足”,日鐵首先要從日本派遣40名技術人員,隨後將增加至100人。日鐵同時也要在印度和歐洲等地也增加日本技術人員。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