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共贏與長期主義是空中客車在中國發展的核心啟示,我認為航空業還遠沒有達到飽和,這個市場有巨大的潛力,這也為雙方在未來的市場合作、經濟合作以及供應鏈合作方面,提供了一個基礎的條件。”
6月25日,空客中國首席執行官徐崗接受採訪時指出,自1985年首架空客飛機交付中國以來,雙方合作已從單純的飛機銷售升級為深度工業合作。2008年天津A320總裝線的建立成為里程碑事件,標誌著空客將核心製造能力向中國轉移。截至目前,空客在中國的飛機數量已超2000架,市場份額突破55%。
今年是歐洲飛機製造商空中客車(以下簡稱“空客”)入華40周年,空客從中國市場份額不足10%成長為佔據半壁江山的航空巨頭,其發展軌跡不僅是中歐經貿合作的縮影,更折射出全球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深度融合。
徐崗指出,空客入華40周年,與競爭對手比起來還很年輕,在中國有一種強烈的創業精神,因此在銷售、客戶服務等方面都非常努力。空客紮根在中國,不僅僅賣飛機,很多員工都已經本土化,團隊在中國也非常齊全,這是競爭對手與空客無法比擬的。
空客中國首席運營官柏舒曼透露,目前,天津第二條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正在建設中,投產後中國將成為空客全球首個擁有兩條總裝線的單一市場,A320系列飛機產能將實現翻番,“這不僅是對中國市場的承諾,更是空客全球戰略的重要支點。”
至於下一代飛機,柏舒曼回應稱,大家可以看到空客有很多設想,這個行業的未來有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中國市場是空客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國別市場,未來20年將新增9000餘架飛機,到2044年機隊規模將達10600架。”空客全球高級副總裁指出,空客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潛力充滿信心,其中銀髮經濟與“Z世代”消費升級將成為新增長點。
對於中國航司正和空客達成一項數百架大單的市場傳聞,劉莉現場回應稱,“對於市場傳言和猜測,我沒有任何可以表示的。但我們一直都在跟客戶聯繫,我們一直都在交談,給未來做規劃,但是和客戶之間具體的討論,不太方便透露。”
對於地緣政治與加征關稅對全球航空產業鏈的衝擊,柏舒曼坦言,對於航空業而言,此前全球市場長期享受著零關稅政策,該政策源於1979年簽署的零關稅貿易協定。正是這一優惠政策,為全球航空業的成長提供了重要支撐。而在當前面臨關稅矛盾的情況下,空客的眾多中國本地供應商,為其工業生產提供了諸多緩解措施。空客也在與海外供應商積極協作,持續探索更優的解決方案。
但柏舒曼同時強調,對全球航空業而言,恢復1979年簽署的零關稅協定仍是最佳選擇。
徐崗指出,當前航空業存在一個顯著薄弱環節,即整個供應鏈體系未能跟上工業化進程提速的要求。這一狀況直接導致交付給航司的飛機出現延遲,也讓空客的交付計畫及工業提速目標面臨挑戰。截至2025年,空客的交付規模仍未恢復至2019年的歷史峰值,這與供應鏈瓶頸存在密切關聯。
徐崗進一步指出,這一現象印證了供應鏈“強鏈、補鏈”的迫切性。在這一進程中,中國供應商展現出強勁競爭力,無論是中航工業等傳統龍頭企業,還是眾多民營企業,均在供應鏈各環節展現優勢。基於此,空客將深化與中國供應鏈的合作,以實現互利共贏。徐崗強調,中國供應鏈體系未來將在強化全球航空產業鏈韌性方面發揮關鍵推動作用。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