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Alex Lawler 和 Enes Tunagar 報導 國際能源署週二表示,儘管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的石油需求將在 2027 年達到峰值,但全球石油需求仍將增長至本十年末左右,原因是美國汽油價格較低以及電動汽車普及速度放緩支撐了石油消費。
國際能源署(IEA)為工業化國家提供諮詢,其並未改變石油需求將在 2029 年達到峰值的預測,但認為由於電動汽車的增長,中國的需求會更早見頂。
其認為全球需求將在幾年內達到峰值的觀點,與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這一生產國集團的觀點形成鮮明對比,歐佩克稱消費量將持續增長,並未預測峰值。
巴黎國際能源署(IEA)年度報告中的一個表格顯示,石油需求將在 2029 年達到每日 1.056 億桶的峰值,隨後在 2030 年略有下降。與此同時,預計到 2030 年全球產能將增加逾 500 萬桶/日,達到 1.147 億桶/日。
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衝突凸顯了中東地區石油供應面臨的風險,週五油價因此上漲 5%,突破每桶 74 美元。不過,國際能源署表示,如果未來沒有重大干擾,預計到 2030 年石油供應仍將充足。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從基本面上看,未來幾年石油市場供應充足。”比羅爾稱:“但近期發生的事件凸顯了石油供應安全面臨的重大地緣政治風險。”
國際能源署週二發佈的另一份報告中包含對以色列和伊朗衝突對市場影響的評論,報告稱,只要沒有重大干擾,今年全球市場供應充足,因為供應的增長超過了需求的增長。
國際能源署稱,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加 72 萬桶/日,較上月預測減少 2 萬桶/日。供應將增加 180 萬桶/日,較上月預測增加 20 萬桶/日,部分原因是歐佩克+提高了產量。
中國巔峰
在引領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數十年之後,中國對石油需求的貢獻正在減弱,因為該國面臨經濟挑戰,同時也在大力轉向電動汽車。
國際能源署稱,隨著電動汽車銷量猛增以及天然氣高速列車和卡車的投入使用,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石油消費量預計將在 2027 年達到峰值。今年 2 月,該機構曾預測中國公路和航空運輸燃料的需求可能已經見頂。
國際能源署稱,中國 2030 年的石油總消費量預計僅比 2024 年略高,而去年的報告預測其增長約為每日 100 萬桶。
相比之下,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汽油價格走低以及電動汽車普及速度放緩,使得國際能源署對 2030 年石油需求的預測較此前上調了 110 萬桶/日。
該報告稱,美國電動汽車目前預計在 2030 年占美國汽車總銷量的 20%,低於去年預計的 55%。
自重新執政以來,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要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降低油價,並通過諸如簽署由立法者批准的決議禁止加利福尼亞州的電動汽車銷售指令等舉措,對電動汽車展開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