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Thomas Escritt 報導 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政府下,美國高校未來的不確定性導致申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美國求職者數量激增三倍。該學會是歐洲領先的研究機構之一。
研究機構資金變化,加上上周特朗普政府(該舉措已被法官暫時叫停)禁止哈佛大學國際學生的舉措,已為美國世界領先的科學基礎設施蒙上陰影。
特朗普的打壓行動已導致多位知名學者,如研究威權主義的歷史學家蒂莫西·斯奈德,從耶魯大學辭職並前往加拿大任職,數據表明頂尖科學家正轉向歐洲。
德國國家資助的研究機構網路——馬克斯·普朗克學會(Max Planck Society)在今年春季的最新一輪招聘中,收到了81份來自美國的申請,這些申請來自希望建立自己研究實驗室的年輕女性科學家。而去年同一輪招聘僅收到25份申請。
“有趣的是,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申請數量保持穩定,”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主席帕特裏克·克雷默表示。
“如果你看看這些申請來自哪些機構,你會發現近一半集中在五所美國機構: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和加州大學。”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擁有超過20億歐元(約合23億美元)的年度預算,84個研究機構分佈著2.5萬名員工,並曾獲得39項諾貝爾獎,是全球少數能提供與頂尖美國機構相媲美研究設施的機構之一。
克雷默表示,如果整體品質如預期般高,該學會計畫額外撥款,聘用多達20名申請人,而非原計畫的12名。
歐洲各地的研究機構正在制定計畫,以應對他們預計將出現的頂尖學者湧入潮,這些學者受到美國教育領域動盪的影響。
剛從美國考察歸來的克雷默表示,討論的主要議題是如何讓其他研究機構儘量減少科學進步所受的損害。
“這個問題一再被提及:我們的主要關切是確保這一代人不會有太多人才流失到全球科學領域。我們必須努力在歐洲提供一個安全港灣,以吸納人才,彌補未來幾年的缺口。”
特朗普政府上周撤銷了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並迫使在讀國際學生轉學至其他院校或失去合法身份,同時威脅將打擊範圍擴大至其他高校。
德國新政府計畫推出“1000人才”計畫,以擴大科研能力應對美國高等教育領域的動盪,但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歐洲各地高校均面臨資源短缺問題。
無論如何,全球科學界無法忽視美國高等教育領域動盪帶來的影響,巴登-符騰堡州研究部長、負責監督德國11所頂尖大學中4所的彼得拉·奧爾施沃斯基表示。
“哈佛大學及其他主要美國大學樹立了標杆:這就是我們希望達到的標準,“她說道,”而正是這一格局正遭受重創。”
($1 = 0.8808 歐元)
(托馬斯·埃斯克裏特報導;馬克·海因裏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