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Heejung Jung、Mark Bendeich 和 Thomas Escritt 報導 韓國年輕女性預計將在 6 月 3 日的總統選舉中引領一場針對主要保守黨派的廣泛政治反彈,以懲罰其數月來的混亂局面。
然而,眾多年輕男子卻不太可能加入他們的行列。
在全球民主國家中,Z 世代選民的政治性別分歧正在加劇,年輕男性傾向於支持右翼政黨,年輕女性則更傾向於左翼,這與疫情前的情況有所不同,當時兩性都更傾向於支持進步派。
近期在北美、歐洲和亞洲舉行的選舉表明,這一趨勢要麼在鞏固,要麼在加速,憤怒、沮喪的二十幾歲男性紛紛轉向右翼。
首次參加投票的韓國選民李正敏(音譯)就是其中之一。
他表示自己將於 6 月 3 日投票給右翼改革黨候選人李俊錫。這位候選人承諾將關閉性別平等部,這正觸及像這位選民李這樣的男性的心聲,他們尤其不滿只有男性需要服兵役。
作為一個年輕人,我覺得這是在韓國生活最不公平的現實之一。正值青春年華——21 或 22 歲時,年輕男性不像同齡女性那樣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的各種活動中,因為他們必須服兵役 18 個月。
據韓國蓋洛普本月的一項民意調查,在 18 至 29 歲的韓國年輕人中,近 30% 的男性打算支持改革黨,而女性僅有 3%。
總體而言,超過半數的男性支持右翼政黨,而近半數女性則希望左翼的民主黨候選人獲勝。年齡較大的群體中這種分歧有所縮小。
倫敦國王學院的政治經濟學家李秀賢(音譯)表示,許多韓國年輕男性覺得自己無法滿足社會的期望:找到一份好工作、結婚、買房並組建家庭。
而且他們指責女權主義,許多人認為女性在求職時更受青睞。李(音譯)表示,在韓國移民人數微乎其微的情況下,“女性就成了方便的替罪羊”。
憤怒的青年男子
在韓國和其他民主國家,Z 世代男性相對優勢正在削弱,尤其是在疫情以來——以至於在一些國家,20 多歲人群的性別薪酬差距反而有利於年輕女性。
歐盟數據顯示,其中一個國家是法國,在去年的立法選舉中,18 至 34 歲的男性為瑪麗娜·勒龐領導的極右翼政黨投票的人數多於同年齡段的女性。
英國官方數據顯示,在該國,投票支持保守黨的年輕男性多於年輕女性,16 至 24 歲的男性既未就業也未接受教育的比例高於同齡女性。
在西方,年輕男性將移民以及多元化專案歸咎為就業競爭的原因。
在 2 月舉行的德國大選中,反移民的德國選擇黨(AfD)贏得了創紀錄的 20.8%的選票,這得益於年輕男性群體的暗中支持——儘管該黨領袖為女性。
官方投票數據顯示,18 至 24 歲的男性中有 27% 投票支持德國選擇黨,而年輕女性則走向了政治光譜的另一端,有 35% 投票支持極左翼的左翼黨。
18 歲的柏林人莫莉·林奇(Molly Lynch)說:“很多年輕人都在聽信右翼的宣傳,因為他們感到沮喪,覺得自己正在失去權力。”她投票支持左翼黨,是被該黨在氣候變化和經濟不平等問題上的立場所吸引。
“但實際上,它失去的是對女性的掌控權,而這種掌控權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
性別差異不僅存在於 Z 世代(即 1995 年至 2009 年出生的人群)中,30 多歲和 40 歲出頭的千禧一代也感受到了這種變化的風向。
上個月加拿大舉行的選舉中,由於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這個北方鄰國加征關稅,選情出現逆轉。35 至 54 歲的男性選民中有 50% 投票支持反對黨保守黨。此前預計會落敗的自由黨,因女性選民的大力支持,借助反特朗普浪潮重新掌權。
益普索民意調查公司公共事務全球首席執行官達雷爾·布裏克說:“往往是那些生活閱歷稍多一些的男性,現在處於這樣一種境地,他們說:‘這對我來說行不通,我想要改變。’”
加拿大民調機構納諾斯研究公司的創始人尼克·納諾斯對此表示贊同,稱社交媒體正在加劇民主社會中“憤怒青年”的症狀,尤其是在藍領工作機會減少的地區。
一場永無休止的戰爭?
特朗普 2024 年的總統競選承諾重振製造業並抨擊多元化專案,這吸引了年輕白人和西班牙裔男性,卻讓年輕女性反感,加劇了美國政治上的性別鴻溝。
大約一半 18 至 29 歲的男性投票支持特朗普,而 61%的年輕女性則支持他的對手卡瑪拉·哈裏斯。年輕黑人選民無論男女仍絕大多數支持哈裏斯。
本月舉行大選的澳大利亞,Z 世代之間的分歧並未在投票箱中顯現出來。沒有明顯的分化,或許強制投票制度有助於解釋為何激進的性別政治未能紮根。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政治學家因蒂法爾·喬杜裏說:“它往往會消除極端的想法和意識形態。”
那麼,Z 世代的這場戰爭如何結束?
民意調查人員表示,除非政府解決諸如住房負擔能力以及不穩定就業等核心問題,否則這種狀況可能會持續下去。其中一人指出,年輕人的健康狀況是另一個政策挑戰,尤其是較高的自殺率。
來自國王學院的李表示,這種分歧可能會使就總體稅收和福利改革達成共識變得更加困難。
她說:“如果未來的一代人仍因性別而如此分裂,且拒絕相互交流以達成社會共識,我認為我們無法成功應對這些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