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Dietrich Knauth and Daniel Wiessner 報導 美國貿易法院週三在一項全面裁決中叫停了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措施,稱總統通過對向美國出口額大於進口額的國家實施全面關稅,超越了其職權範圍。
國際貿易法院表示,美國憲法賦予國會獨家權力來監管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這一權力不會因總統為保護美國經濟而行使的緊急權力而被取代。
“法院不評判總統使用關稅作為杠杆的明智性或有效性。這種使用行為並非因其不智或無效而被禁止,而是因為聯邦法律不允許這樣做。”由三名法官組成的合議庭在裁決中表示。
特朗普政府隨後提交了上訴通知,並對法院的管轄權提出質疑。總部位於曼哈頓的國際貿易法院負責審理涉及國際貿易和海關法律的糾紛,其裁決可上訴至華盛頓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最終可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
特朗普將對美國進口商徵收來自外國商品的關稅作為其持續貿易戰的核心政策,這已嚴重擾亂全球貿易流動並引發金融市場動盪。
各類規模的企業在應對供應鏈、生產、人力和價格管理時,因特朗普政府迅速實施關稅及突然逆轉政策而陷入困境。
白宮發言人週三表示,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逆差構成“一場摧毀美國社區、讓工人陷入困境並削弱國防工業基礎的國家緊急狀態——這些事實法院並未否認”。
“決定如何妥善應對國家緊急狀態的權力不應由未經選舉的法官來行使,”發言人庫什·德賽在聲明中表示。
金融市場對裁決表示歡迎。美國美元在法院裁決後走強,尤其對歐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等貨幣大幅上漲。華爾街期貨上漲,亞洲股市也普遍走高。
如果這一裁決生效,將對特朗普利用高關稅迫使貿易夥伴讓步、將製造業崗位回流美國並縮小1.2萬億美元美國商品貿易逆差的戰略造成重大打擊,而這些正是他競選時的核心承諾。
在沒有特朗普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宣佈的10%至54%關稅提供的即時杠杆作用的情況下——該法律旨在應對國家緊急狀態下的“異常和非凡”威脅——特朗普政府將不得不採取更慢的貿易調查方式,根據其他貿易法律來支持其關稅威脅。
該裁決涉及兩起訴訟,其中一起由非黨派的自由正義中心代表五家從關稅目標國家進口商品的美國小型企業提起,另一起由13個美國州提起。
這些企業涵蓋從紐約的葡萄酒和烈酒進口商到佛吉尼亞州的教育套件和樂器製造商等各類公司,它們表示關稅將損害其經營能力。
“這裏不存在狹義救濟的問題;如果被挑戰的關稅令對原告而言是非法的,那麼對所有人而言都是非法的,”貿易法院在裁決中寫道。
目前還有至少五起針對關稅的法律挑戰正在審理中。
俄勒岡州總檢察長丹·雷菲爾德(民主黨人)領導各州提起的訴訟,他稱特朗普的關稅是非法、魯莽且具有經濟破壞性的。
“這一裁決重申了我們的法律至關重要,貿易決策不能由總統隨心所欲地做出,”雷菲爾德在聲明中表示。
特朗普聲稱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擁有廣泛的關稅設定權。該法律歷來用於對美國敵人實施制裁或凍結其資產。特朗普是首位利用該法律實施關稅的美國總統。
司法部表示,應駁回這些訴訟,因為原告尚未支付關稅,因此未受到關稅的實際損害,且根據IEEPA,只有國會而非私營企業有權挑戰總統宣佈的國家緊急狀態。
在4月初實施關稅時,特朗普將貿易逆差稱為國家緊急狀態,以此為由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普遍關稅,並對與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尤其是中國)實施更高稅率。
許多針對特定國家的關稅措施在一周後被暫停。特朗普政府於5月12日表示,在推進長期貿易協議的同時,也將暫時降低對中國商品徵收的最高關稅。兩國同意至少在90天內相互降低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