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Kate Holton 報導 英國在尋求與歐盟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同時又向中國示好,這使其成為在特朗普總統難以預測的新世界秩序中尋求平衡的試驗案例。
作為一個向來開放的國家,英國依賴全球貿易,自特朗普大範圍徵收關稅引發貿易戰以來,英國已達成多項貿易協定。
它與印度談妥了一項自由貿易協定,從華盛頓獲得了關稅減免,並在防務、能源和農業方面重新調整了自身定位,更靠近歐盟。
分析人士稱,這種做法考驗了美國、中國和歐盟這三個貿易大國的耐心,它們占英國貿易的三分之二,而且任何有限的經濟利益可能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
英國貿易部前首席公務員馬丁·唐納利表示,在當前環境下,不存在“輕鬆或廉價的勝利”,如果政府制定的戰略有誤,就有可能被三大貿易集團“拒之門外”。
在世界四分五裂的當下,貿易分析師表示,英國已接受充當美國安全和科技軌道上的衛星角色,允許華盛頓對部分供應鏈和鋼鐵所有權進行監管,這可能會將中國擠出市場。
它拒絕了美國擴大其食品市場准入的要求,以便能與布魯塞爾走得更近,而歐盟希望與英國加強軍事聯繫,這使得該協議的達成變得容易些。
它也在努力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以爭取中國對本國的投資和消費品供應,向中國的精英階層推銷其金融服務,同時儘量避免分享可能激怒美國的敏感技術。
英國特許出口與國際貿易協會負責人馬爾科·福吉奧內表示,英國約 8 萬家出口企業中,已有部分企業正在調整供應鏈,以將包括國防和人工智慧在內的高風險領域與其他領域隔離開來。
他說:“他們需要一個適用於所有主要市場的策略。”他還補充道,針對歐盟、美國和中國在不同行業採取不同策略的做法是合理的,“但前提是我們的合作夥伴認為這是連貫一致的,而非投機取巧。”
一曾在倫敦和布魯塞爾工作的貿易官員表示,英國從特朗普那裏爭取到了一些讓步,這些讓步是美國總統不願給予歐洲的,而且英國還接受了某種附庸地位,這很可能會讓布魯塞爾方面深惡痛絕。
這位因從事政府工作而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接下來的挑戰在於讓所有合作夥伴都保持支持。
曲折的脫歐後談判
英國在 2020 年成為獨立的貿易國,此前其公投決定脫離歐盟,歷經了四年曲折的談判。
英國脫歐的支持者曾表示,脫歐將使英國能夠與亞洲增長更快的經濟體達成貿易協議。
支持者還希望它能鞏固英國與美國之間牢固的安全關係,促進食品和商品貿易的增長,但這些都未能實現。
英國預算預測機構認為,英國脫歐後貿易的削弱將導致 15 年後其經濟潛在生產力比留在歐盟時低 4%。
背負著 2.8 萬億英鎊(約合 3.7 萬億美元)的債務,且經濟難以實現增長,它尋求結盟以在更加不確定的世界中實現增長和保障安全。
保羅·德雷克斯勒是英國商業貿易部的董事會成員,曾領導過英國及海外的多家公司,他表示近期達成的協議有助於建立信任。
他說:“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無論是從地緣政治方面,還是從全球經濟方面來看,我們都需要採取措施來推動貿易發展。”
英國成為首個獲得美國降低關稅待遇的國家,當時英國宣佈與特朗普達成一項有限協議,降低汽車和鋼鐵的關稅,但儘管英美貿易平衡,英國仍保留了美國 10% 的基準關稅。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亞洲專案主任揚卡·奧特爾表示,這會激怒歐盟、日本以及其他那些希望團結一致對抗特朗普的國家。
該美國協議也可能對英中關係構成挑戰,尤其是鑒於其中有關鋼鐵的安全條款,這可能使美國得以將中國排除在英國鋼鐵業之外。
自去年 7 月當選以來,斯塔默領導的政府已將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作為其主要的外交政策目標之一,此前連續幾屆保守黨政府因人權、香港、投資和安全等問題與中國發生爭執。
中國駐倫敦大使館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國家之間的協議不應針對其他國家,中國已做好“必要時”作出回應的準備。
奧特爾表示,如果中國對英國採取強硬手段以嚇阻其他國家不簽署這些協議,英國可能會陷入尷尬境地。
她說:“英國所做到的,差不多是把自己當成了試驗品,我不確定這會是個舒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