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葆臺遺址於1974年6月發現,是距今2000多年前西漢廣陽頃王劉建及其王后的墓葬。憑藉最高等級的墓葬形式“黃腸題湊”而蜚聲海內外。它是新中國第一座完整呈現“梓宮、便房、黃腸題湊”葬制的考古發現。
大葆臺漢墓的奢華,集中體現在“黃腸題湊”,是已發現的規模最大、最豪華的“黃腸題湊”墓。
廣陽頃王劉建的長方形墓室由15880根黃柏木壘成。北面牆壁共有30層,每層縱鋪108根黃柏木;東西兩壁各30層,每層橫鋪160根;南面牆壁留有門形缺口,東西兩側各30層,每層縱鋪34根。這些黃柏木每根長90釐米,端口處大約10釐米見方,大小勻稱,一根一根地逐層疊加。截面對著五重棺槨,朝向中央,整齊地把棺槨圍攏起來,可謂金碧輝煌。
至於採用“題湊”的結構方式,主要是為了墓室的堅固,因為這種結構可以有效緩解封土堆對棺槨的壓力。耗費巨量柏木壘成的長方形內槨圍牆,使來自上層頂板和封土層的巨大壓力被抵消。大葆臺西漢王陵的考古發掘印證了這一點,墓中的“黃腸題湊”結構整齊,異常堅固。
此外,大葆臺漢墓還在棺槨的頂部和底部填入了木炭和白膏泥,然後以土層夯實。這樣,墓室的密封性更好,更有利於防潮,也更加堅固。大葆臺漢墓的“黃腸題湊”,百分之百為柏木,無一雜木,奢華程度不言而喻。
至於採用“題湊”的結構方式,主要是為了墓室的堅固,因為這種結構可以有效緩解封土堆對棺槨的壓力。耗費巨量柏木壘成的長方形內槨圍牆,使來自上層頂板和封土層的巨大壓力被抵消。大葆臺西漢王陵的考古發掘印證了這一點,墓中的“黃腸題湊”結構整齊,異常堅固。
來源:北京豐臺 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