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Isabelle Yr Carlsson 報導 全球首個商業規模的電子甲醇工廠週二在丹麥開始運營,航運巨頭馬士基將購買部分產品作為其集裝箱船隊的低排放燃料。
在多數國家支持採取措施以助力實現國際海事組織到 2050 年消除碳排放的目標之後,航運業面臨著尋找新燃料來源的壓力。
到目前為止,諸如綠色氨和電子甲醇之類的零排放航運燃料,由於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的,其價格往往高於傳統燃料,這主要是因為它們尚未實現大規模生產。
丹麥歐洲能源公司和日本三井公司聯合擁有的一座新工廠位於丹麥南部的卡索,據估計該工廠耗資 1.5 億歐元(約合 1.67 億美元),每年將生產 4.2 萬噸(5300 萬升)電子甲醇。
馬士基將成為主要客戶。該公司運營著 13 艘雙燃料甲醇集裝箱船,這些船隻既可用燃油驅動,也可用電子甲醇驅動,並且又訂購了 13 艘此類船隻。
它稱,該工廠的年產量足以供一艘大型的 16000 標準箱的集裝箱船在亞洲和歐洲之間航行使用。
對於全球首艘雙燃料集裝箱船“勞拉·馬士基”號而言,其載箱量超過 2100 個標準箱,每年僅需 3600 噸燃料。
“勞拉·馬士基”號原定於週二在卡索附近加油。
傳統甲醇通常由天然氣和煤炭製成。
卡索工廠將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從沼氣廠和垃圾焚燒廠捕獲的二氧化碳來生產電子甲醇。
馬士基表示,轉向可持續燃料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成本,該公司正在研究綠色燃料技術和更高效的航運方式,以降低這一過程的成本。
歐洲能源公司丹麥“電能轉換”團隊負責人埃米爾·維克賈爾-安德烈森在一次網路研討會上表示:“當你審視卡索的產量時,當然只是滄海一粟,所以我們需要擴大規模,降低生產成本。”
除了在航運領域的應用外,電子甲醇還能替代塑膠生產中的化石甲醇,這意味著它可以為其他丹麥企業提供供應。
制藥商諾和諾德和玩具製造商樂高將分別使用該工廠生產的電子甲醇來製造注射筆和塑膠積木。
電子甲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多餘熱量將用於為當地 3300 戶家庭供暖。
(1 美元 = 0.9004 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