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浪潮下,“杠杆式”“電控彈出式”等隱藏式車門把手憑藉低風阻、提升續航與科技感等優勢,迅速佔領市場。但實際應用中,其問題與隱患逐漸浮現:隱蔽無標誌,使用者難尋難用;碰撞、起火事故斷電後,把手失效增大救援逃生難度;標誌不統一,緊急操作困難重重。
目前,國外無相關標準,國內僅對門把手耐久、強度等基礎性能有要求,對隱藏式等新型把手安全規範存在空白。
此次徵求意見的新國標計畫專案,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作出全方位規定。涵蓋應急式內把手安裝、隱藏式及應急式內把手標誌、電動式外把手防夾與試驗、車門外/內把手強度與試驗、電動式把手動態試驗等內容。
工信部科技司負責人強調,從救援逃生角度,新國標將強化事故場景安全邏輯,增加機械或斷電保護冗餘設計,確保斷電、碰撞時車門能開啟。同時,防止翻滾、墜落時門把手誤作用,規範標誌可見性,保障結構強度,降低乘員風險與逃生難度。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歌猛進,新技術應用帶來體驗提升,也凸顯安全評估與標準完善的緊迫性。從電池新國標防起火爆炸,到規範組合駕駛輔助測試,再到此次車門把手標準修訂,系列政策釋放產業高質量發展信號。
業內專家指出,新國標制定既是對產業發展問題的及時修正,也是為優勢產業“保駕護航”。在鼓勵創新同時,統籌安全與發展,需各方攜手為科技發展系好“安全帶”。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