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們在《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 今天發表的特刊文章中表示,中國在2021年成功實現無瘧疾狀態,這種實踐為全球抗擊瘧疾提供了重要的經驗。
該專題研究系統梳理了中國的國家戰略,呈現了海南、雲南兩省及淮河流域的一些案例研究,詳細記錄了最終實現瘧疾消除的動態干預措施。
專家也警告,若防禦資金減少——如美國相關政策改變可能對全球衛生合作造成衝擊,過去20年來之不易的成果將發生逆轉。
專家說,全球和有關國家提供的防治瘧疾資金大幅提高兒童存活率,並推動全世界在消除瘧疾方面取得進展,目前已有45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這一里程碑式成就。但如果2025年世界減少為全球相關防治提供的資金,預計有關瘧疾病例和死亡人數將增加。
他們說,上述(有關中國地區的)檔案庫對各國尋求防控和消除瘧疾具有重要借鑒意義,特別是在非洲。以海南省為例,通過長期疊加使用蚊帳、室內噴灑、藥物治療和持續監測等動態調整的干預措施,即便在高度流行區也能通過持久靈活的策略取得成功。其他相關經驗包括:跨境協作、即時數據共用、持續監測等。
專家們寫道:“中國消除瘧疾是公共衛生領域的重大勝利,更是行動的號角。消除瘧疾需要長期韌性——不僅是資金,更需要數據驅動的前瞻力。”
有關專家表示:“隨著全球抗擊瘧疾行動面臨資金缺口,本專題系列報導為政策制定者、實施者和資助方提供了及時的洞見。中國和其他已經消除瘧疾的國家展示了需要實現的目標——現在的挑戰是讓那些掉隊的國家採取行動。”
來源:環球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