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Selena Li 報導 兩位直接瞭解此事的人士稱,中國一直在考慮允許花旗證券和簡街證券等西方公司在其快速發展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領域充當做市商。
過去兩年來,中國政府發放了更多的許可證,並鼓勵國內做市商的發展。但國際做市商在為 ETF 提供流動性方面更有經驗,此舉將提高交易效率並降低成本。
不過,這些人士提醒說,與美國的貿易戰不斷升級,中國今年已被徵收145%的關稅,這可能會推遲中國政府對美國公司正式開綠燈的時間。
ETF 做市商作為流動性提供者,為 ETF 股票提供連續的買入和賣出報價,使投資者能夠以更低的成本高效地交易產品。在中國,持牌做市商享有較低的費用和較少的交易限制。
億萬富翁肯·格裏芬的花旗證券和簡街是美國最大的兩家做市商公司,總部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奧特弗公司也可能成為市場開放後的首批受益者。
Citadel Securities 於今年 1 月申請在中國設立自己的證券經紀部門。
中國證監會、Citadel Securities 和 Jane Street 沒有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Optiver拒絕置評。
中國的 ETF 行業在過去兩年裏增長了 134%,總值達到 5100 億美元,這主要得益於國有資本的強勁流入,而國有資本支撐了股市。中國目前是亞太地區第二大 ETF 市場,僅次於價值 6200 億美元的日本。
近年來,外國金融公司獲准更廣泛地進入中國國內證券、基金和保險行業。
即便如此,許多外資企業還是削減了在中國大陸的員工人數,並縮減了擴張計畫,因為它們擔心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增長緩慢,而且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
去年,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法律與通用(Legal & General)等公司都採取了這種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