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華盛頓癡迷於圖形處理器(GPU)供應和模型基準時,一場悄無聲息的人工智慧(AI)革命正在很少有分析師關注的地方展開,那就是中國的鄉村地區。在中國吉林、雲南和湖北等省份,稻農正尋求AI的幫助,以此保護他們的莊稼免受洪水和疾病影響。中國正在向世界展示AI前進道路的不同路線圖,這條路線圖不再由十億個參數模型或萬億美元市值主導。
中國領先的AI服務大多是免費的,這推動了其大規模的使用。在湖北省的一個村莊,數周的大雨淹沒了稻田,稻農們向一款AI聊天機器人尋求幫助。該機器人迅速為稻農提供了易於理解且因地制宜的建議。
當華盛頓爭論像DeepSeek這樣的中國模型是否構成安全威脅時,北京正在將AI嵌入日常生活中。在西方,AI的領導地位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技術突破——更快的晶片、更智能的模型以及新的應用。然而,來自中國的經驗告訴大家:運用可能比發展更重要。
對於中國農民來說,AI帶來的好處是真實而直接的。在他們看來,AI不再是一個未來主義的想法,而是一種日常工具。雖然中國農村的AI用戶激增令人印象深刻,但也面臨挑戰。例如,除非有專人培訓指導,部分農民不知道如何向AI聊天機器人提出有效的問題。接受教育的程度也是一個障礙,一些專業的技術術語對於一些農民來說太晦澀難懂。
AI的下一個前沿領域不會在研究實驗室或配備大量GPU的伺服器上取得突破,而是在家庭、農田、診所和小商店等場所實現。在這些地方,AI可以幫助用戶即時解決實際問題。目前,中國在探索這一前沿領域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不是因為它的模型更智能,而是因為這些模型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
如果美國想要保持競爭力,不僅是在AI創新方面,而且在AI的實用性方面,就必須重新思考其發展方式。這意味著要讓普通民眾更容易接觸到AI工具,而不只是面向開發者和企業。這需要彌合研究與實際應用之間的差距。此外,這還意味著要超越“AI軍備競賽”的炒作,去思考一個更基本的問題:AI究竟怎樣才能切實改善人們的生活?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