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Tassilo Hummel 報導 法國科涅克·克裏斯托夫·菲柳的家族莊園位於法國西南部的幹邑地區,歷經五代人的努力,在戰爭和金融危機中倖存下來。不過現在,他已經開始將一些葡萄園連根拔起。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本周決定對所有歐洲商品徵收 20% 的關稅,這對法國近 30 億美元的幹邑產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今年 10 月,繼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稅後,中國政府又對該地區的 4000 家種植商徵收關稅。自那時起,幹邑在中國第二大市場的銷量驟降一半以上。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幹邑消費國,每兩瓶幹邑中就有一瓶銷往美國,特朗普的關稅令許多種植者惴惴不安。
讓·菲柳幹邑酒莊由其曾曾祖父於 1894 年創建,現年 45 歲的酒莊莊主兼調配大師菲柳已經毀掉了半公頃的老葡萄園。他計畫明年再拔掉一公頃半的葡萄園,作為幫助種植者度過危機的全行業計畫的一部分。
“現在的情況很難把握。我們面臨著巨大的能見度問題。”菲柳站在他父親於 1980 年(他出生的那一年)種植的葡萄園裏說道。
更糟糕的情況可能還會出現。特朗普威脅說,如果歐洲對美國波旁酒徵收額外關稅,將對歐洲葡萄酒和烈酒徵收 200% 的關稅。
幹邑去年對美國的出口額約為 10 億歐元(11 億美元)。美國也是法國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市場:根據葡萄酒和烈酒出口商聯合會(Federation of Wine and Spirits Exporters)的數據,去年美國的葡萄酒銷售額增長了8%,達到23億美元,部分原因是買家因預期特朗普的政策而囤貨。
Fillioux 的酒莊正與分銷夥伴合作,試圖在泰國、越南和尼日利亞等國開發新市場。
但他認為自己比其他一些生產商更幸運:他幾乎沒有債務,而且擁有自己的品牌,這使他不太依賴與大公司的合同,如路威酩軒集團(LVMH)旗下最大的幹邑生產商軒尼詩(Hennessy)。
他說:“問題是酒商生活的一部分,有好有壞,有驚無險”。
全球奢侈品消費放緩
即使在與中國和美國(占幹邑收入的四分之三以上)的貿易緊張局勢之前,由於全球奢侈品消費放緩,幹邑的銷售額在過去兩年中一直在下降。
在此之前,幹邑行業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擴大了產量,以滿足蓬勃發展的需求。就在 2022 年,幹邑公司還鼓勵種植者購買更多土地,種植葡萄園。
現在,該地區 4000 多名種植者中的許多人發現自己負債累累,收入每況愈下。
國家幹邑行業協會(Bureau National Interprofessionnel du Cognac,BNIC)主席弗洛倫特·莫裏隆說:“我們將盡最大努力與銀行一起處理這些情況,”BNIC是一個行業機構,代表著種植者和幹邑公司,其中包括軒尼詩、人頭馬旗下的人頭馬幹邑、保樂力加旗下的馬爹利幹邑和金巴利旗下的庫瓦希耶幹邑。
“幹邑廠、釀酒廠和蒸餾廠的所有投資都是基於商業決策。”莫裏隆補充道。
波爾多大學經濟學教授貝特朗·布蘭切頓說,法國幹邑行業約 97% 的產量用於出口,因此一直依賴於國際貿易。“幹邑誕生於外國商人和當地種植者的聯盟”。
從 17 世紀荷蘭商人將他們的技術帶到該地區,並教當地人如何釀造白蘭地開始,幹邑就一直以國外消費為目標,愛爾蘭、英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商人紛紛開設酒莊,將幹邑運往海外。
今年 2 月,負責監督生產的行業機構 BNIC 以 “經濟環境嚴重惡化,全球消費空前下降 ”為由,連續第三年將年產量限制降至 2022 年的一半。
幹邑周邊村莊組成的市政集團主席、當地政治家傑羅姆·蘇裏索說:“我們只是處於危機的開端。”
他說,由於幹邑生產商和供應商停止雇用短期工人,一些企業開始裁員,失業率正在上升。
幹邑生產商和供應商,包括裝瓶廠、包裝公司以及橡木桶、軟木塞和容器製造商,在該地區雇用了大約 7 萬人。
一些企業,如擁有百年歷史的橡木桶製造商 Tonnellerie Vicard,面臨著額外的衝擊,因為他們的產品也出口到美國的葡萄酒製造商。
總經理傑羅姆·施密特說:“我們已經有客戶在當晚告訴我們,他們需要重新審視已經下達的訂單,減少可能需要支付關稅的數量。”
“特殊紐帶”
在美國,幹邑與黑人社區有著 “特殊紐帶”,布蘭切頓說。他說,美國黑人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現了這種酒,並將其帶回家,之後以軒尼詩為首的幹邑品牌在 20 世紀 90 年代和 21 世紀開始大量投放廣告。
2012 年,說唱歌手 Jay-Z 與百加得合作創立了 Cognac d’Usse 品牌,而軒尼詩則在 2021 年與 NBA 籃球聯盟達成了贊助協議。
總部位於巴黎的奢侈品諮詢公司MAD的托馬斯·梅斯明說,但即使在貿易緊張局勢之前,幹邑在美國的銷售就已經搖搖欲墜,這主要是由於近年來積極的價格上漲影響了中產階級消費者。
“美國人不僅開始少喝幹邑,而且還把消費觀念轉向了龍舌蘭酒和威士卡等其他烈酒”。
梅斯明說,雖然大多數高端幹邑都出口到亞洲,但美國的業務主要是價格較低的幹邑,售價在36-60美元之間,而像軒尼詩這樣的大眾暢銷品牌至今也未能擴大其消費群體。
他說:”只有少數幾個城市的一部分人喜歡幹邑。”
行業總裁莫裏隆預測,幹邑將失去在美國的市場份額,生產商將無法把關稅成本全部轉嫁給美國消費者。
他說:“這取決於每家酒莊的決定,但我們今天知道,在目前的情況下,即使只增加 1 或 2 美元,也會導致混亂。”
第四代種植者、67 歲的帕斯卡爾·杜普伊說,這一季他可能會減少蒸餾,將更多葡萄賣給釀造廉價葡萄酒的散裝買家,以減少損失。
當被問及與美國的貿易緊張局勢時,住在幹邑附近村莊 Ambleville 的杜普伊說:“又多了一個問題”。
杜普伊說,主要幹邑品牌人頭馬已經將與他的合同削減了近一半,他預計軒尼詩也將大幅減少購買量,這將導致他今年的預期收入減少 40%。兩家公司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杜普伊說,由於他的女兒對接手陷入困境的業務不感興趣,他很可能成為家族中最後一代幹邑製造商。
他補充說:”你會開始懷疑這樣做是否還值得。”
(1美元=0.9097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