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數智化轉型方案》,進一步提升技術裝備數智化能力,推進建成新一代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中國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標誌著生態環境監測數智化轉型邁出實質性步伐。具體表現為:在空氣和地表水監測方面,通過開展國控站點數智化改造,讓自動監測實現“無人運維”,讓手工監測實現“智能採樣+智能分析”;在生物多樣性監測方面,通過即時傳輸的紅外相機、鳥類鳴聲記錄儀、兩栖爬行動物雷達相機等新型智能設備,基本能夠實現生物多樣性自動化監測,識別準確率達85%以上;在聲環境監測方面,城市功能區聲環境品質監測的儀器設備不僅能監測雜訊分貝數,還能識別雜訊源。
方案確立了“兩步走”實施路徑:2027年,實現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標準化、規範化水準大幅提升,在重點區域率先探索以無人運維、智能採樣、黑燈實驗室、立體遙測為標誌的新一代監測網絡;2030年,實現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系統性重塑,數位化、智能化水準整體躍升,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全面實現,監測“智慧大腦”基本建成,總體效能滿足美麗中國建設支撐需求,技術裝備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