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推動商業航太產業的發展,想要激發出更多創新,縮小與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差距。
今年將有多枚在設計時考慮到可重複使用性的中國火箭首次發射。去年11月,中國首個商業航太發射場開始運營。
報導指出,這些民營企業的崛起是北京長期以來努力打造不依賴西方技術的本土航太產業的最新成果。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將航太產業視為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成功案例,該行業的中國企業基本上是在沒有外國幫助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
報導認為,中國想要實現從半導體到人工智慧的技術自給自足,這種需求已經變得更加迫切,因為北京方面希望在與美國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2014年中國向民營企業開放了航太產業,2024年商業航太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火箭領域無可爭議的領導者是馬斯克的SpaceX,該公司去年就占了全球火箭發射次數的一半以上。SpaceX的主力“獵鷹9”號火箭有可重複使用的第一級助推器,這降低了成本,使得該公司能減少向客戶收取的費用。“獵鷹9”號火箭重複使用次數最多的火箭助推器已經發射過26次。
SpaceX擁有7000多顆運行中的“星鏈”衛星。去年10月,SpaceX首次嘗試便成功回收了用於“星艦”飛船的超重型助推器。
北京諮詢公司千域空天的創始人藍天翼說,SpaceX的成功有助於讓潛在投資者相信,商業航太產業有一個可行的未來。
報導稱,航太曾經是一個由軍方和科技界主導的領域,而如今商業公司在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023年,中國藍箭航太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射了一枚以液氧和甲烷為燃料的火箭,當時為世界首例。後來SpaceX的“星艦”也使用了這種推進劑。
2015年SpaceX首次成功回收火箭助推器的壯舉,促使霍亮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深藍航太,製造可重複使用的火箭。
霍亮說,10年過去了,深藍航太計畫在今年晚些時候測試星雲一號火箭,看是否可以在發射後回收該火箭的助推器。深藍航太的目標是在2027年進行一次亞軌道商業太空載人旅行,並已經以每張超過10萬美元的價格售票。
霍亮說,他相信中國企業可以到2030年趕上SpaceX。
軌道門戶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布萊恩·柯西奧表示,中國企業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趕上,因為SpaceX本身也在不斷創新。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