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推動本土商業航太工業發展,以激勵進一步創新並縮小與埃隆·馬斯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差距。至少有6枚在設計時考慮到可重複使用性的中國火箭計畫在今年進行發射。去年11月,中國首個商業航太發射場(海南商業航太發射場)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正向國內相關民營企業注入巨額資金。這些公司崛起是北京長期努力打造不依賴西方技術的本土航太工業的最新階段。
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將航太工業視為本土高科技企業的成功典範,這些企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沒有外國幫助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隨著中國的目標是在與美國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打造增強自身實力的“中國堡壘”,實現從半導體到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科技自給自足變得更加緊迫。
中國想建立具有競爭力的民營經濟來推動發展和創新,這種方案正應用於航太工業。2014年中國商業航太市場開始向民營企業開放,2024年“商業航太”被首次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
如今商業企業在太空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北京千域空天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藍天翼表示,SpaceX的成功讓潛在投資者相信,該行業擁有可行的未來。“這很重要,因為中國的融資環境要比美國更謹慎。”藍說,“這還有助於吸引其他行業的人從事航太相關業務。”
藍箭航太是中國領先的開發可重複使用火箭的民營公司之一。該公司2023年發射全球首枚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同樣的推進劑後來用於SpaceX的“星艦”。東方空間是另一家中國商業航太公司。當SpaceX首次成功實現第一級火箭回收時,(中國商業航太企業)深藍航太的創始人霍亮擁有穩定的工作,該壯舉促使他辭職並創立製造可重複使用火箭的公司。近十年過去了,深藍航太計畫今年晚些時候執行首次入軌發射及垂直回收驗證,目標是為太空旅客提供亞軌道飛行服務。霍亮相信到2030年中國企業有望追上SpaceX。
國際軌道網關諮詢公司Orbital Gateway Consulting的創始人布萊恩·庫爾西奧則認為,中國企業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迎頭趕上,因為SpaceX本身也在不斷創新。
在國企帶領下,中國企業已開始競爭國際發射業務。去年11月,中國商業航太企業中科宇航研製的商業火箭為阿曼發射一顆遙感衛星,這是該火箭首次執行國際發射任務。庫爾西奧預計到本十年末,中國民營航太企業將與SpaceX在發射業務領域展開競爭。
中國至少有兩個系統將成為SpaceX旗下“星鏈”衛星系統的競爭對手,分別為“國網星座”和“千帆星座”。後者得到上海市政府支持,並將在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和巴西提供衛星通信服務。深藍航太的創始人說:“要趕超世界領先水準,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