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26日在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座談會上承諾,將加強協同配合,推動優化股權投資環境。會議提出,將調動更多資金和資源支持試點,為支持科技創新和民營經濟作出積極貢獻。
報導稱,中國監管機構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工作已實現18個試點城市簽約全覆蓋,簽約金額超過3500億元。
另據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2月26日發表文章指出,即將在3月召開的中國全國兩會可能將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作為重點之一。
報導稱,此前,中國已經展現出明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姿態,這既是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同時也是為了在與美國的全球競爭中取得勝利而採取的措施。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回顧歷史,民營經濟為中國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據報導,中國共產黨一直在努力破除阻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諸多障礙,為民營經濟發展開闢了重要空間。如今,中國的民營經濟已經可以順暢地進入公共服務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此外,中國還鼓勵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在稅收、土地使用、投資、獲得信貸、對外貿易等領域逐步實現均等化,以促進兩者之間的良性競爭。
2005年出臺的《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非公經濟36條”)是指導各類機構支持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參考檔,涉及一系列措施。
報導稱,“非公經濟36條”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貢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國家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承諾。首先,它首次確立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平等參與經濟活動的原則。其次,它還首次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領域,上述領域也將逐步對非公有制經濟開放。第三,它首次規定非公有資本可以參與礦產資源的開發。最後,它首次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建設領域。這些都表明,非公有制經濟在整個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非常突出,受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重視。
2024年,中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24.33萬億元人民幣,占外貿總值的55.5%。官方數據顯示,民營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92%以上。
據報導,中國共產黨認為,民營企業在推動新一輪技術發展方面擁有巨大潛力。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國家政策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的保證。它大力支持民營企業,並呼籲它們更多地參與國家重大專案和計畫,包括那些與關鍵戰略、關鍵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以及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的專案和計畫。這是在中國和世界轉型的關鍵時期掌握新興技術的戰略計畫的一部分。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