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David Lawder 報導 貿易和法律專家稱,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很可能會翻出一部被遺忘了幾十年的1930年貿易法,以支持其新的對等美國關稅,該關稅將與其他國家的較高進口稅相匹配。
特朗普表示,美國的新關稅稅率將 “幾乎立即 ”生效,而《1930 年貿易法》第 338 條將為他提供徵收關稅的快速通道。
這項法律曾受到威脅,但從未被用於徵收關稅,只零星出現在政府記錄中。它允許總統對來自被認定歧視美國商業的國家的進口商品徵收最高 50%的關稅。
當總統發現某個國家徵收了 “不合理的費用、苛捐雜稅、法規或限制”,並且沒有對所有國家平等執行時,就可以啟動這項權力。
此外,關稅或其他費用、法規或其他限制方面的歧視也會對美國商業造成 “不利影響”,從而觸發這項權力。
長期以來,特朗普一直抱怨美國的關稅稅率低於大多數其他國家,他表示新的對等關稅幾乎會立即生效。歐盟對汽車徵收10%的關稅,是美國對乘用車徵收的2.5%關稅的四倍,這尤其是總統的痛處。
Crowell & Moring 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丹·坎尼斯特拉在談到第 338 條款時說:”我認為這正是他們要走的路。
他們會告訴歐盟:’你們給韓國零關稅,給美國 10%,你們在歧視我們’。
快速反應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使用的貿易工具將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徵收關稅,包括針對鋼鐵和鋁的第232條國家安全法規和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的第301條不公平貿易慣例法。這些措施需要調查和公眾評論,可能需要數月時間。
到目前為止,特朗普在新任期內傾向於使用允許立即採取關稅行動的工具。其中包括首次使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徵收關稅–對中國商品徵收10%的關稅,以及在3月的最後期限前就芬太尼和邊境安全問題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徵收25%的關稅。
本週一,特朗普簡單修改了之前的232條款金屬公告,迅速將鋁關稅提高至25%,與鋼鐵關稅相匹配,並取消了所有鋼鐵和鋁關稅豁免,自3月12日起生效。
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的前商務部高級官員納紮克·尼卡克塔爾(Nazak Nikakhtar)說,338條款也屬於快速生效的補救措施,允許總統單方面採取行動,在30天內徵收關稅。
Nikakhtar 現在是 Wiley Rein 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他說,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貿易團隊研究了使用 338 條款的各種方案,但最終選擇了更熟悉的工具。
“結論是,這是一條有效的法律。國會本可以廢除它,但它沒有。”尼卡赫塔爾說。“它的好處是更直接”。
白宮發言人沒有回應路透社就可能使用第 338 條發表評論的請求。
以鄰為壑
包括第 338 條款在內的《1930 年貿易法》因美國大規模增加關稅和隨後的報復行為而廣為人知,經濟史學家稱這些行為加劇了 1930 年代的經濟大蕭條。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尋求統一全球關稅稅率,以避免戰前以競爭性貿易限制和貨幣貶值為特徵的 “以鄰為壑 ”經濟政策重現。
由此產生的共同商定的最惠國(MFN)關稅稅率構成了 1947 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及其 1995 年後繼者世界貿易組織的基礎。
約翰·維羅諾在2016年的研究幫助人們重新關注第338條,他說,特朗普單方面徵收此類關稅的舉動將有效地摧毀最惠國制度。
小布希政府時期的前美國副貿易代表、Covington & Burling 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維羅諾說:“如果美國宣佈打算放棄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在雙邊基礎上談判我們的關稅計畫,這將是日內瓦的一場地震。”
他說,富蘭克林-羅斯福政府曾在 20 世紀 30 年代威脅要對法國、德國、西班牙和日本徵收 338 條款關稅,但從未這樣做。
1949 年,共產主義勢力鞏固了對中國的控制,時任國務卿迪安-艾奇遜(Dean Acheson)在一封電報中提到,338 條款是針對中國歧視美國商業的 “共匪商業政策 ”的潛在補救措施。艾奇遜指出,總統可以完全排除中國的進口。
維羅諾說,這份電報是已知的最後一份美國政府官方提及該法律的檔。
不同稅率
目前還不清楚特朗普的行動是廣泛的還是針對少數行業或國家的。但特朗普關稅行動的核心目的是使美國的關稅與其他國家通常較高的稅率保持一致。
白宮經濟顧問凱文·哈塞特週一表示,印度的高關稅鎖住了進口。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美國貿易加權平均最惠國關稅稅率約為2.2%,而印度為12%,巴西為6.7%,越南為5.1%,歐盟國家為2.7%。
雖然關稅稅率是美國歷屆政府長期以來商定的,但坎尼斯特拉說,他相信特朗普使用第338條的做法經得起法律挑戰,因為關稅體系的演變 “充滿了不一致”,各國通過談判來保護本國的經濟利益。
哈塞特說:”除了存在歧視外,沒有其他發現,而你可能在 30 秒內就能在相互競爭的關稅表中找到歧視。”
尼卡克塔說,除了不同的關稅外,特朗普還可以將各國排除美國產品的監管做法列為對美國商業的歧視,例如歐盟和日本對轉基因作物或車輛安全或排放標準的進口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