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被廣泛認為是菲律賓汽車市場的轉折之年:這一年中國汽車製造商贏得菲消費者的尊重,因為中國製造的汽車成功地將自己定位為日韓品牌的可行替代品。然而,與任何新的參與者一樣,贏得潛在客戶的尊重並非一蹴而就。
如今,每當人們提到電動汽車,十有八九會自動想到中國製造商,只有特斯拉是一個例外。如果說當今汽車行業的現實是中國製造的汽車蜂擁進入市場,那麼10年前中國製造的手機也是如此。
2015年被廣泛認為是菲手機市場的轉折之年:這一年中國手機制造商贏得菲消費者的尊重,因為中國製造的手機成功地將自己定位為日韓品牌的可行替代品。這段話並非不小心的複製和粘貼。如今菲當地汽車行業正在發生的轉變,與10年前菲智能手機行業發生的轉變之間確實存在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當時的我直接見證轉變。我曾為一個菲智能手機品牌擔任行銷和公關經理。那時菲本土品牌填補外國品牌不願意涉足的部分市場。菲品牌在大眾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更成熟的日韓品牌高高在上:牢牢掌控1萬菲律賓比索(約合1250元人民幣)以上價位的手機市場。
然後,來自中國的“特立獨行者”進入菲市場。入門級、中端、高端,它們將目光投向所有檔次的手機。撇開不同尋常的行銷方法不談,“中國手機”也經歷自己的磨難時期。它們必須擺脫劣質、厚實和笨重的名聲。不過,進化不可避免,中國手機的進化速度創下紀錄。很快,隨著品質問題得到解決,同時保持一貫的便宜價格,“中國製造”的標籤不再成為問題。中國手機品牌在創新方面處於領先地位:4G網路、全高清螢幕、環繞身歷聲揚聲器、大容量電池,所有這些都是中國品牌向大眾消費者提供的功能。
這讓我們又將目光投向如今在汽車行業看到的狀況。中國再一次以迅猛速度進行創新,而其他國家則在努力追趕。
那麼,這對汽車行業意味著什麼?回顧手機市場發生的變化,中國品牌大舉進發將再一次繼續重塑汽車市場。那些認真對待其產品的最佳製造商將崛起為令人嚮往的品牌,並吸引更多高端用戶,而那些對其業務安於現狀或不求上進的製造商將只會淪為邊緣存在。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