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初,哈爾濱冰雪旅遊火爆“出圈”,據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數據,2024年元旦假期,哈爾濱市累計接待遊客304.7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9.14億元。
2025年元旦即將到來,哈爾濱冰雪旅遊能否活力再現、再造輝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王澤林、朱依瀅,旅遊科學院鄧天瑞、李一晨和商學院盧瑞天5名大學生,從“非遺+旅遊”角度,以“非遺+旅遊:如何使‘網紅’變‘長紅’”為題,開展了調查研究。
經過查閱大量資料和實地調研,他們發現,哈爾濱具有深厚的文化資源:擁有161項非遺專案、166名傳承人、涵蓋10個非遺類別。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結合數位化技術以文促旅,可以更好助推哈爾濱的旅遊發展,讓冬季冰雪旅遊火爆變成全年的旅遊火爆。
在調研中發現,除了冰雪旅遊體驗,哈爾濱的歷史文化也是其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作為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城市,哈爾濱保存了大量文化遺產,中央大街、聖索菲亞教堂、聖阿列克謝耶夫教堂等歷史建築,不僅見證了哈爾濱的滄桑巨變,也成為遊客瞭解這座城市歷史文化的窗口。同時,哈爾濱的民風民俗也是其旅遊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哈爾濱,遊客不僅可以品嘗到地道的東北美食,還可以參與到各種民俗活動中,如東北二人轉、東北大秧歌等,感受東北人民的熱情與活力。
通過研究,他們提出:政府、非遺傳承人、旅遊企業等多方主體要共同努力和協作,推動非遺與旅遊的科學規劃和融合發展,加強非遺專案的深入挖掘和闡釋,提升非遺旅遊產品的品質和創新性,不斷增強遊客在旅遊過程中的非遺體驗感和獲得感,以文化魅力增強旅遊魅力,讓哈爾濱文旅不只有冬季冰雪,更有春花秋月和夏季的涼風。
他們建議,將方正剪紙、麥稈剪貼、樺樹皮畫等非遺專案以數位化形式呈現,通過小遊戲和其他方式,讓遊客既可以親身體驗、貼近作品,又將非遺作品通過數字藏品的形式加以保存,同時在各大電商平臺售賣非遺傳承人的藝術品數字藏品,通過頒發收藏證書、為收藏品編碼等提高其收藏價值;加強非遺與名優品牌的跨界合作,讓非遺專案提升產品的品質,使消費者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培育新IP,哈爾濱市南崗區的“師大夜市”將源自中國各地的70多種特色小吃彙集成“味道博物館”,打造成哈爾濱人的“深夜食堂”,應通過創意設計賦能夜經濟,將“師大夜市”打造成夜食、夜購、夜遊、夜展等多業態並舉的夜間消費聚集示範區,將夜市飲食IP升級為文旅IP;打造“非遺+住宿”“非遺+交通”等沉浸式旅遊,用結合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技術的體驗,讓遊客與文化作品發生互動。
旅遊為哈爾濱非遺的活態傳承提供了應用場景,非遺為哈爾濱的旅遊業增添了新的亮點和吸引力,豐富了哈爾濱的旅遊產品和線路。遊客在遊覽哈爾濱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城市景觀,還可以親身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品嘗正宗的鍋包肉,感受哈爾濱的飲食文化;在麥秸畫展館欣賞精美的麥秸畫作品和數字化技術還原的古畫古籍,領略傳統藝術的魅力。這些體驗不僅增強了遊客的參與感和體驗感,還提升了遊客對哈爾濱旅遊的整體滿意度。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