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經濟觀察 > 文章内容 返回
中國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出實招”
发布:2024-11-28

超聲、X光、血常規……剛做的檢查檢驗,換一家醫院卻不算數。看同一種病,在不同醫院,要重複檢查檢驗,令不少患者煩惱,也加重了負擔。

改善就醫體驗“出實招”!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7部門11月27日公佈《關於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指導意見》:

到2025年底,各緊密型醫聯體(含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實現醫聯體內醫療機構間全部專案互認,各地市域內醫療機構間互認專案超過200項。

到2027年底,各省域內醫療機構間互認專案超過300項;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區域內醫療機構互認專案數超過200項。

到2030年,中國互認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檢查檢驗同質化水準進一步提高,結果互通共用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實現常見檢查檢驗結果跨區域、跨醫療機構共用互認。

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小方便”,關係著群眾就醫體驗的大提升。

隨著結果互認,患者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重複檢查,不僅節約就醫時間,也減少了不必要的支出。

不同醫療機構的檢查檢驗標準不一、水準不一,如何保障醫療品質,讓結果能互認、敢互認?醫改惠民背後,有大量“看不見”的基礎支撐。

如何破解“不能認”?檢查檢驗結果要“聯網”。

患者帶來的膠片看不清楚,但打開電腦上的互認平臺,之前檢查的細節都能看到了——這是一位醫生使用當地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平臺後的感受。

來自不同醫療機構的結果,在同一個電子平臺上打得開、看得到,首先得統一數據標準。目前,各地積極推進衛生健康資訊平臺建設,中國醫療衛生機構資訊互通共用三年攻堅行動自2023年10月以來持續開展,力爭實現各機構之間資訊化建設“車同軌”。

此次印發的檔專門提出,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加強區域資訊平臺建設,通過建立檢查檢驗結果資料庫、“數字影像”或“影像雲”等方式,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區域內跨機構共用調閱。

如何破解“不敢認”?檢查檢驗結果要“達標”。

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便利患者是目的,把病看准是前提。有患者和醫務人員擔心,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的檢查檢驗結果“不准”,上級醫院又將其作為診療依據,最後“受傷”的還是患者。

本次印發的檔明確提出,強化檢查檢驗品質控制。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提升轄區內檢查檢驗同質化水準,落實城市醫療資源下沉縣級醫院和城鄉基層機制,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檢查檢驗能力水準。

對於基層醫療機構而言,通過推進結果互認,也在倒逼自身水準提升。只有基層強起來,分級診療體系才能加快落地,才能實現大醫院不再人滿為患、看病檢查不再排長隊的期盼。

醫學專家提醒,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並不是簡單的“一刀切”。

有醫務人員說,在診療過程中,有的患者因外傷、急性病等,病情變化快,即使前期做過檢查,為確保醫療安全,也仍然需要重新檢查。

為此,檔要求,堅持以保障品質安全為底線,以接診醫師判斷為標準,積極有序推進互認工作。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說,應尊重疾病診療的客觀規律,尤其尊重醫生的臨床決策權。同時,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要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在檢查檢驗結果不能互認時,對患者做好解釋和說明。

來源:新華網

上一篇:英國警方對與已故哈羅德百貨公司老闆法耶德有關的人員展開新調查
下一篇:中國將取消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企業備案
相關推荐
  • 黃金礦業基金因創紀錄金價而受益匪淺
    链接阅读
  • 黃金延續歷史性漲勢,首次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大關
    链接阅读
  • AMD與OpenAI簽署人工智慧晶片供應協議,股價飆升逾34%
    链接阅读
  • 達契亞推出1.5萬歐元微型車原型,挑戰中國低價電動車
    链接阅读
  • 隨著美聯儲重啟寬鬆政策,外國投資者可利用更便宜的美元對沖工具
    链接阅读
  • 德國經濟部將 2025 年經濟增長預期小幅上調至 0.2%
    链接阅读
  • 英特爾與英偉達交易如何助力其下一代晶片製造
    链接阅读
  • 日產汽車研究中國供應商成本競爭力,探索全球推廣模式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黃金延續歷史性漲勢,首次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大關

2025-10-08

加沙談判聚焦以色列與哈馬斯間關鍵分歧點

2025-10-07

法國政府上任數小時後辭職,加劇政治危機

2025-10-06

特朗普施壓結束加沙戰爭 納坦亞胡面臨極右翼反彈

右翼高市早苗有望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

隨著美聯儲重啟寬鬆政策,外國投資者可利用更便宜的美元對沖工具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