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汽車 > 文章内容 返回
中國汽車產業巨變,自主車企彎道超車
发布:2024-10-09

新中國成立75年來,中國汽車產業從無到有、不斷壯大。從起初的市場換技術到如今中國車企技術向外輸出,中國汽車產業在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競爭格局已被重塑。

而汽車市場變幻莫測、優勝劣汰,在產業變遷過程中,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攻防互換。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強國,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自主品牌迅速崛起,已經走上了“換道超車”的道路,合資企業市場份額則被不斷蠶食。

跨越式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汽車工業可謂是一窮二白。1953年,在蘇聯的幫助下中國成立了第一汽車製造廠。1956年7月13日,伴隨著中國第一輛國產解放牌卡車在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下線,中國汽車工業開啟了新篇章,中國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由此結束。

隨後,東風牌轎車、紅旗高級轎車相繼下線,但由於此前汽車工業基礎和配套產業鏈較為薄弱,同時這些車型產品單一、品質不穩定、規模化生產困難等問題頻出。直到改革開放,中國汽車發展才迎來機遇。

1978年,中國把引進轎車裝配線放在上海,以技貿結合的方式嘗試轎車生產。同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時任董事長墨菲率領代表團來華,提出了“合資經營”的概念。1984年1月,在經過長達4年多的馬拉松談判後,由北京汽車製造廠與美國汽車公司AMC合資成立的北京吉普正式開張營業,成為了第一家吃螃蟹的中外合資車企。也正是在北京吉普開業之時,時任一機部副部長的饒斌明確提出了“以市場換技術”的說法,他表示,要通過合資,以市場換技術,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開發第二代輕型越野車。隨後,1985年上海汽車廠與德國大眾正式簽署了合資協議,上海大眾正式成立。

1994年,中國頒佈了第一部汽車產業政策——《汽車工業產業政策》,明確了以轎車為主的汽車發展方向,首次提出鼓勵汽車消費,允許私人購車,對合資產品有了明確的國產化要求等。自此,中國汽車產業以市場換技術的基本格局確立,一大批合資車企相繼出現。伴隨著合資大潮,外資企業把許多國際知名的零部件供應商引入中國,逐漸幫助中國建立了完整的供應商體系,這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後續發展打下了基礎。

在合資車企快速發展的同時,以吉利、奇瑞、長城汽車等為代表的自主民營企業也陸續在21世紀初前後出現,在自主研發“三大件”上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隨著中國加入WTO,失去關稅保護的中國汽車品牌被推入真正的競爭階段。自主車企在曲折的道路上也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

進入21世紀後,汽車已經逐漸從一種奢侈品開始向日用品轉變,汽車市場迎來黃金發展時期,銷量呈現了井噴式的增長。2001-2008年,中國汽車產銷平均每年跨越百萬輛臺階,2009年以產銷1379.1萬輛、1364.5萬輛的成績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車市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訊顯示,到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連續15年蟬聯全球第一,首次突破3000萬輛“門檻”,產銷量分別達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

競爭格局重塑

汽車產業發展初期幾乎是合資品牌的天下,隨著自主車企的崛起,其市場份額不斷增長,但多年來始終難以突破40%的紅線。與此同時,2018年車市開始下行,自主車企嚴重分化,在汽車黃金發展時期快速興起的部分自主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已被邊緣化,包括一汽夏利、眾泰、海馬汽車等。

但汽車產業的變革改變了行業競爭格局,新能源汽車時代,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飆漲,已在去年超越合資品牌的整體份額。如今,自主品牌市占率超過了六成。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占率為63.2%。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動下,自主車企實現了真正的彎道超車。2011年時,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不足萬輛(8159輛),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2021年直接飆升至352萬輛。‌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逼近千萬輛(949.5萬輛),中國市場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市場。

在新能源發展過程中,自主車企的數量也呈現了爆發式增長,僅造車新勢力的數量就曾達到上百家。2014年前後,造車新勢力開始興起,隨後資本加持、造車企業的數量逐步增多,新能源汽車的產能不斷增加。但造車門檻較高,由於戰略、資金等問題,一大批造車新勢力先後倒下,資本市場也開始趨於理性。不過,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不斷壯大,如今,在中國新能源市場中位居前列。

目前,幾乎所有車企均在新能源領域佈局,比亞迪已經成為新能源車企巨頭,長安、廣汽、奇瑞、吉利等新能源車銷量也在不斷增長。合資車企雖然有所佈局,但電動化進程緩慢,仍然依賴燃油車,這也造成了其市場份額不斷萎縮。汽車市場風雲變幻,從幾年前鈴木、歐寶退出中國市場,到馬自達在中國市場合併業務,再到北京現代、長安福特、神龍汽車等變賣工廠瘦身,合資品牌正在加速衰退,關停並轉的現象不斷上演。

技術的進步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最為核心的電池領域,中國動力電池技術水準快速提升。在電池領域,中國企業寧德時代自2017年以來一直穩坐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頭把交椅,比亞迪的市場佔有率也在不斷提升。而中國在新能源產業鏈上已經具備了領先優勢,其對於外資企業來說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曾經強勢的外資品牌開始採購中國方案,豐田與比亞迪、大眾汽車與小鵬、奧迪和上汽等紛紛展開合作,合作模式中均由中國車企提供技術方案。這意味著,“市場換技術”方針已經成為過去式,而在電動化、智電化浪潮之下,中國車企也邁入對外輸出技術的新階段。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上一篇:英國將介入倫敦附近電影製片廠的規劃決策
下一篇:誰是英國保守黨領袖候選人?
相關推荐
  • 本田發佈純電小車Super-ONE:主打純粹駕駛樂趣,能模擬7速變速器和聲浪
    链接阅读
  • 英偉達攜手賓士等打造L4自動駕駛車型,下一代S級或不需人類司機
    链接阅读
  • 大六座安全豪華SUV騰勢N8L正式上市 29.98萬元起
    链接阅读
  • 用時9年!特斯拉輔助駕駛里程達100億公里
    链接阅读
  • 四輪四角帶側滑門!比亞迪純電K-Car實車曝光
    链接阅读
  • 致敬76年前勒芒首場勝利,法拉利首款NFT數字車型F76亮相
    链接阅读
  • 新款小鵬X9在北極冰雪路面100-0km/h急刹 穩穩刹住
    链接阅读
  • 賈躍亭FX Super One新車明天發佈 首位車主是頂級體育明星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特朗普在亞洲之行最後一站吹捧韓中協議

2025-10-29

高盛修正英國央行預期,預測11月將降息

受美國關稅衝擊的中東盟簽署升級版自貿協定

特朗普盛讚日本“傑出”女性領導人 貿易與關鍵礦產會談取得進展

特朗普會見日本新領導人高市早苗 討論貿易與安全議題

2025-10-28

特朗普在日本獲王室級禮遇,中美貿易休戰希望升溫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