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Ahmad Ghaddar、Trixie Yap 和 Shariq Khan 報導 亞洲、歐洲和美國的煉油企業正面臨著利潤率降至多年來最低點的局面,這標誌著這個在大流行病後回報率飆升的行業出現了下滑,並凸顯了當前全球需求放緩的程度。
由於經濟增長放緩和電動汽車普及率的提高,消費和工業需求疲軟,尤其是中國的需求疲軟,是一個進一步的跡象。 非洲、中東和亞洲的新煉油廠陸續投產,加劇了下行壓力。
道達爾能源公司(TotalEnergies)等煉油企業和嘉能可(Glencore)等貿易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因為它們抓住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胡塞武裝分子擾亂紅海航行以及COVID-19大流行後需求大幅回升等因素造成的供應短缺。
Commodity Context 分析師羅裏·約翰斯頓說:“現在看來,我們過去幾年經歷的煉油超級週期可能即將結束,新投產煉油廠的供應量終於趕上了增長放緩的燃料需求。”
新加坡煉油利潤是亞洲的風向標,9月17日跌至每桶1.63美元,創下2020年同期以來的季節性新低。根據 LSEG 的數據,亞洲柴油利潤率在同一天跌至三年來的最低點。
中國經濟疲軟是一個關鍵原因。由於燃料需求疲軟和出口利潤疲軟抑制了生產,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的工業產出增長在8月份降至五個月來的最低點,而煉油廠產出則連續第五個月下降。
在需求同樣落後於預期的第一大消費國美國,衡量整體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3-2-1裂解價差在8月下旬下滑至每桶15美元以下,這是自2021年初以來的首次。3-2-1 裂解價差近似於美國煉油商每加工三桶石油就能獲得兩桶汽油和一桶柴油的典型收益率。
根據石油價格資訊服務公司的數據,截至9月13日,墨西哥灣沿岸汽油利潤(不包括可再生燃料混合義務)平均為每桶4.65美元,低於一年前的15.78美元;柴油利潤略高於11美元,而去年超過40美元。
柴油供應過剩
需求疲軟導致全球柴油市場供過於求,是利潤率疲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際能源機構預計,今年柴油和汽油的日均需求量將達到 2830 萬桶,比 2023 年縮減 0.9%,而同期汽油、航空燃油、液化石油氣和燃料油的需求量將有所增長。
LSEG 的數據顯示,8 月底,歐洲柴油利潤率降至每桶 13 美元左右,為 2021 年 12 月以來最低。8 月份的平均值為每桶 16.6 美元,不到 2023 年 8 月平均值 38.3 美元的一半。
儘管季節性需求可能提供支撐,但近期前景依然疲軟。
Energy Aspects 分析師勞爾·卡爾達裏亞表示,預計今年下半年煉油利潤仍將較低,但歐洲冬季柴油需求增加會帶來一些上行空間。
儘管需求更加強勁,但歐洲的汽油利潤率也面臨壓力。根據倫敦證交所集團的數據,8月份汽油的平均價格為每桶12.1美元,比2023年8月31美元的水準下跌了61%。
埃尼公司發言人說,這家義大利煉油商正在 “採取措施緩解煉油利潤的下降”,但拒絕詳細說明這些措施。
西班牙煉油商 Cepsa 的發言人說,他們正在監控利潤率,但尚未決定是否放慢加工速度。
新煉油廠
一些新煉油廠的開工加劇了利潤率的壓力,而老煉油廠,尤其是歐洲的老煉油廠,也感受到了這種痛苦。
本月早些時候,Petroineos 證實將關閉其位於蘇格蘭的格蘭傑茅斯煉油廠,預計德國的煉油廠也將關閉。
今年,尼日利亞日產 65 萬桶的 Dangote 煉油廠、墨西哥日產 34 萬桶的 Dos Bocas 煉油廠、科威特日產 61.5 萬桶的 Al Zour 煉油廠和阿曼日產 23 萬桶的 Duqm 煉油廠等新煉油廠的產能都在增加。
Vortexa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大衛·韋奇說:”從全球範圍來看,相對於需求水準而言,目前的煉油能力顯然過剩,新的煉油能力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美國銀行分析師9月13日表示,他們預計全球煉油利潤率將繼續下滑,本季度至今已下滑25%,按現貨計算下滑50%,而新增煉油產能將同比增加150萬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