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地處內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其中遺產地面積72萬公頃,緩衝區面積89萬公頃,主要保護內容為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自然景觀及古地質、古生物化石,雅布賴山山地生態系統,以及棲息於此的以盤羊為代表的野生動物種群。巴丹吉林沙漠邊緣最好的植被類群及遺傳種質資源等都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保護價值。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不僅有一望無際的大漠沙海,更有被稱為“五絕”的奇峰、鳴沙、湖泊、神泉、古廟。
在這裏,你能看到形態各異、複雜多樣的金色沙丘,猶如一座座奇峰聳立於大漠之上,有的如新月般優雅,有的則如金字塔般壯闊,其中更有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必魯圖峰,海拔高度達1611米,相對高度達460米,有著“沙漠珠穆朗瑪”之稱。
巴丹吉林有世界上最大的鳴沙區,尤其是寶日陶勒蓋鳴沙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鳴沙區,由於落差較高,沙峰陡峭,每當大片沙子從200多米的高處下滑時,都會帶來猶如飛機起飛般的“隆隆”轟鳴聲,幾公里外都能清楚聽到。
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極低,可在這大片的沙丘之間,卻分佈著144個湖泊,其中多數清澈湛藍,但也有部分湖泊呈現出紫色、紅色等炫目的色彩,沙山倒映在湖泊中,沙水天相連,蔚為壯觀。這裏的湖泊水主要源於大氣降水入滲沙山形成貯存於沙山中的地下水,也有來自青藏高原的遠源地下水補給,以及流經河西走廊的黑河形成的地下水和其他地下水的近源補給。
在必魯圖峰的西側,則是被稱為音德日圖湖的鹹水湖,在大片的鹹水湖中有一處湖心小島,島上有108個泉眼,日夜不停地湧出清澈甘甜的泉水,令人稱奇。
位於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蘇敏吉林湖畔坐落著一座沙漠古廟——巴丹吉林廟,寺廟氣勢雄偉、莊重肅穆,被稱為“沙漠故宮”,建於1755年,距今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據傳,當時建廟所用的一磚一瓦一木,全由幾百里外的地方用駱駝馱進沙漠。

密集高大的沙山、風中低吟的鳴沙、獨特的丘間湖泊、不斷湧出的泉水以及典雅美觀的寺廟,交錯發育的組合景觀和各種類型的風成地貌帶來了別樣風景,更給世人多樣化的審美感受。
肉蓯蓉、梭梭、雙峰駝、水鳥等豐富的動植物生長棲息於此,為這裏增添了勃勃生機,神秘且顏色鮮豔的丘間湖泊大多為鹹水湖,更成為了鹵蟲、軟體動物和部分魚類繁盛的有利棲息地,湖泊周圍還多生長著茂密的蘆葦以及沙柳、沙棘等植物,為沙漠動物群落的生長提供了基礎。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完好地記錄和反映了區域地質構造變動、氣候變化、地貌演化乃至水文地質變化特徵,是全球範圍內研究沙漠發育和風沙地貌過程的代表性區域。由於其地理位置和地質背景以及受到氣候變化和青藏高原持續構造隆升的強烈影響,它的沙漠形成過程仍在繼續,因此巴丹吉林沙漠及其遺跡為長期氣候變化和沙漠形成過程提供了材料,它的規模和完整性對於瞭解其持續的演變非常重要。”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阿拉善右旗管理局局長梁寶榮介紹。
來源:中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