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Joey Roulette 報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員表示,6月份乘坐波音公司有故障的 “星際客機 ”太空艙飛往國際空間站的兩名宇航員將需要在明年初乘坐SpaceX公司的飛行器返回地球,因為 “星際客機 ”推進系統存在問題,無法按計畫運送第一批乘員回家。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資深宇航員布奇·威爾莫爾(Butch Wilmore)和蘇尼·威廉姆斯(Suni Williams)都曾是軍事試飛員,他們於6月5日成為首批乘坐 “星際客機 ”的機組人員,當時他們被發射到國際空間站,預計執行為期八天的測試任務。
但是,在飛往國際空間站的頭24小時裏,“星際客機 ”的推進系統出現了一系列故障,導致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停留了79天,而波音公司也在爭分奪秒地調查這些問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官員在休士頓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告訴記者,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這兩位前軍事試飛員都很安全,並準備在站上停留更長時間。NASA表示,他們將利用額外的時間與空間站的其他七名宇航員一起進行科學實驗。
在美國宇航局宇航員行動的一次罕見調整中,這兩名宇航員現在預計將於2025年2月乘坐SpaceX公司的 “乘員龍 ”飛船返回,該飛船將於下月發射,作為宇航員例行輪換任務的一部分。在 “乘員龍 ”飛船的四個宇航員座位中,將為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保留兩個空位。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決定讓波音公司的頭號航太競爭對手送回宇航員,這是NASA多年來最具影響力的決定之一。波音公司曾希望其 “星際客機”(Starliner)測試任務能夠挽回這個陷入困境的專案,因為自2016年以來,該專案已經經歷了多年的開發問題和超過16億美元的預算超支。
星際客機的 28 個推進器中有 5 個在飛行過程中發生故障,用於給推進器加壓的氦氣也發生了數次洩漏。但它仍能與空間站對接,這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實驗室,二十多年來一直有宇航員輪流在此工作。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一份聲明中說,“星際客機 ”將於 “9 月初 ”在沒有機組人員的情況下脫離國際空間站。飛船將嘗試自主返回地球,放棄有機組人員在場並控制返回行程的核心測試目標。
“我知道這不是我們所希望的決定,但我們隨時準備採取必要的行動來支持NASA的決定。”“波音公司”星際客機負責人馬克·納皮(Mark Nappi)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員工。
納皮說:”我們的首要任務仍然是確保機組人員和飛船的安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幾位高級官員和波音公司的代表是在週六上午在休士頓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做出這一決定的。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運行主管肯-鮑爾索克斯(Ken Bowersox)說,該局官員一致投票支持 “乘龍 ”號飛船將宇航員送回家。波音公司則投票支持 “星際客機”(Starliner),認為它是安全的。
尼爾森在休士頓的新聞發佈會上告訴記者,他與波音公司新任首席執行官凱利-奧特伯格討論了該機構的決定,並相信波音公司將繼續其 “星際客機 ”專案。納爾遜說,他 “百分之百 ”確信該飛船未來將搭載另一組乘員。
納爾遜在談到奧特伯格時說:”他向我表達了這樣一種意向,即一旦‘星際客機’安全返回,他們將繼續解決問題。”
波音公司多年來一直在努力開發 “星際客機”,這是一種膠滴形太空艙,旨在與 “乘員龍”(Crew Dragon)競爭,成為美國將宇航員送入和送出地球軌道的第二種選擇。該公司在其最重要的產品–商用飛機的生產過程中也在努力解決品質問題。
星際客機在 2019 年向國際空間站發射無人駕駛飛船的測試中失敗了,但在 2022 年的重試中基本成功,但也遇到了推進器問題。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對太空艙進行常規飛行認證之前,波音公司必須在 6 月份完成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但現在 “星際客機 ”的載人認證之路還不確定。
證券檔顯示,這次曠日持久的任務花費了波音公司1.25億美元。該公司在地球上安排了測試和模擬,以收集數據,並試圖用這些數據說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官員,讓他們相信星際客機可以安全地搭載乘員返航。
但測試結果提出了更多棘手的工程問題,最終未能消除NASA官員對星際客機推進器及其載人返航能力的擔憂,而這正是測試任務中最艱巨、最複雜的部分。
“NASA商業乘員計畫負責人史蒂夫-斯蒂奇(Steve Stich)告訴記者:”推進器的預測存在太多不確定性。”
奧特伯格本月開始著手重建飛機製造商的聲譽,因為今年1月一架737 MAX客機在半空中突然發生門板炸裂事故。